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9-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4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 第20-21页 |
1.2 WPCB的危害 | 第21-23页 |
1.3 WPCB资源化价值 | 第23-24页 |
1.4 WPCB资源化技术 | 第24-29页 |
1.4.1 机械物理处理 | 第25-27页 |
1.4.2 化学处理 | 第27页 |
1.4.3 生物处理 | 第27-28页 |
1.4.4 超临界流体处理 | 第28页 |
1.4.5 热处理 | 第28-29页 |
1.5 WPCB中非金属组分资源化研究进展 | 第29-32页 |
1.5.1 直接再生塑料 | 第30-31页 |
1.5.2 裂解制油 | 第31页 |
1.5.3 热能再生 | 第31页 |
1.5.4 综合利用指综合利用 | 第31-32页 |
1.6 WPCB热解技术研究进展 | 第32-38页 |
1.6.1 常压惰性气氛热解技术 | 第33-34页 |
1.6.2 熔融盐热解 | 第34页 |
1.6.3 微波热解 | 第34-35页 |
1.6.4 催化热解 | 第35-36页 |
1.6.5 真空热解 | 第36-38页 |
1.7 WPCB热解过程污染物的产生和控制研究进展 | 第38-41页 |
1.7.1 溴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 第38页 |
1.7.2 溴阻燃剂的危害 | 第38-39页 |
1.7.3 含溴污染物的生成 | 第39-40页 |
1.7.4 含溴污染物的控制 | 第40-41页 |
1.8 WPCB热解过程气相污染物的产生和控制研究进展 | 第41-42页 |
1.9 本课题的选题来源和主要内容 | 第42-44页 |
1.9.1 研究课题来源 | 第42页 |
1.9.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1.9.3 研究路线 | 第43-44页 |
第二章 废旧电路板真空热解动力学及气相产物的形成机理研究 | 第44-83页 |
2.1 BER化学结构 | 第44-45页 |
2.2 废旧电路板真空热解动力学分析 | 第45-46页 |
2.3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2.3.1 试验样品及预处理 | 第46-47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2.4.1 TG-DTG分析 | 第48页 |
2.4.2 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48-58页 |
2.5 BER热解产物分析 | 第58-73页 |
2.5.1 Py-GC/MS测试 | 第58-71页 |
2.5.2 TG/MS测试 | 第71-73页 |
2.6 BER真空热解机理探讨 | 第73-81页 |
2.6.1 分子内脱水反应 | 第73-74页 |
2.6.2 烯丙基键断裂降解反应及苯系物产生 | 第74-76页 |
2.6.3 环化反应及苯酚类物质的生成 | 第76页 |
2.6.4 C—OPh键和C—NPh键断裂反应 | 第76-77页 |
2.6.5 C—Ph键断裂反应及烷基取代苯酚类物质的生成 | 第77-78页 |
2.6.6 Br—Ph键断裂反应及溴代物的生成 | 第78页 |
2.6.7 Br—Ph断裂反应及HBr的生成 | 第78-81页 |
2.6.8 S—Ph键断裂反应及SO_2产生 | 第81页 |
2.6.9 N—Ph键断裂反应及NO_x产生 | 第8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三章 废旧电路板真空热解气相产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 第83-9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84-88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84页 |
3.1.2 实验装置 | 第84页 |
3.1.3 方法原理 | 第84-85页 |
3.1.4 计算公式 | 第85-86页 |
3.1.5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86-87页 |
3.1.6 样品采集、处理和测定 | 第87-8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88-92页 |
3.2.1 标准曲线线性和检出限 | 第88-89页 |
3.2.2 采样效率的评价 | 第89页 |
3.2.3 精密度试验 | 第89页 |
3.2.4 准确度试验 | 第89-90页 |
3.2.5 大气中HBr、NO_2和SO_2的测定结果 | 第90-9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四章 热解条件对废旧电路板真空热解气相产物分布的影响 | 第93-10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93-9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93页 |
4.1.2 实验装置 | 第93页 |
4.1.3 气相中有机产物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93-94页 |
4.1.4 气相中无机产物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94-95页 |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95-100页 |
4.2.1 热解条件对气相产率的影响 | 第95-96页 |
4.2.1.1 真空度 | 第95页 |
4.2.1.2 升温速率 | 第95页 |
4.2.1.3 终温 | 第95-96页 |
4.2.2 热解条件对气相中有机产物的影响 | 第96-100页 |
4.2.2.1 真空度 | 第96-97页 |
4.2.2.2 升温速率 | 第97-98页 |
4.2.2.3 终温 | 第98-100页 |
4.2.3 热解条件对气相无机产物的影响 | 第100页 |
4.2.3.1 真空度 | 第100页 |
4.2.3.2 升温速率 | 第100页 |
4.2.3.3 终温 | 第100页 |
4.3 最适宜热解条件的确定 | 第100-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添加剂对废旧电路板真空热解过程中气相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 | 第103-11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104-108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104-105页 |
5.1.2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105-106页 |
5.1.3 气相中污染物的采集及分析 | 第106-108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108-116页 |
5.2.1 不同添加剂对气相产率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5.2.2 不同比例添加剂对气相中污染物分布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5.2.3 不同添加剂对气相中污染物分布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5.2.4 Ca(OH)_2对气相中污染物吸附 | 第114页 |
5.2.5 不同温度条件下Ca(OH)_2对气相中污染物分布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5.2.6 不同真空度条件下Ca(OH)_2对气相污染物分布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六章 Fenton试剂法对模拟废旧电路板真空热解气相产物中苯系物的控制研究 | 第118-131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22-124页 |
6.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22页 |
6.1.2 实验装置和方法 | 第122-123页 |
6.1.3 有机污染物采集及分析方法 | 第123页 |
6.1.4 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机理 | 第123-124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124-129页 |
6.2.1 Fenton试剂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分析 | 第124-126页 |
6.2.2 初始pH值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6.2.3 反应温度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6.2.4 H_2O_2/Fe~(2+)比例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31-135页 |
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131-133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133页 |
3. 研究展望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2-155页 |
学术论文 | 第152-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