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各种用品器物论文--交通工具论文

长子西南呈M15随葬车复原及相关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绪论第13-16页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第13-14页
    二、主要参考材料及研究意义第14-16页
第一章 随葬车描述第16-29页
    1.1 随葬车概况第16页
    1.2 一号车第16-17页
    1.3 二号车第17-18页
    1.4 三号车第18-19页
    1.5 四号车第19-20页
    1.6 五号车第20-21页
    1.7 六号车第21-22页
    1.8 十号车第22-23页
    1.9 十一号车第23-24页
    1.10 十二号车第24-25页
    1.11 十三号车第25-26页
    1.12 十四号车第26-27页
    1.13 其余随葬车第27页
    1.14 小结第27-29页
第二章 随葬车复原第29-56页
    2.1 随葬车复原准备工作第29-31页
        2.1.1 名称的设置第29页
        2.1.2 数据的取舍第29-30页
        2.1.3 部件的衔接第30页
        2.1.4 相关问题说明第30-31页
    2.2 轮第31-39页
        2.2.1 毂第31-36页
        2.2.2 辐第36-38页
        2.2.3 牙第38-39页
    2.3 轴第39-43页
        2.3.1 轴木第39-40页
        2.3.2 车軎第40-41页
        2.3.3 伏兔与掩板第41-43页
    2.4 辀第43-46页
        2.4.1 辀木第43-45页
        2.4.2 辀与轸第45-46页
        2.4.3 辀与轴第46页
    2.5 衡第46-48页
        2.5.1 衡木形制第46-47页
        2.5.2 车轭第47页
        2.5.3 辀衡连接方式第47-48页
    2.6 舆第48-53页
        2.6.1 车軨第49页
        2.6.2 辅木设置第49-51页
        2.6.3 輢柱设置及功用第51-52页
        2.6.4 舆复原第52-53页
    2.7 整车复原第53-56页
第三章 相关问题探讨第56-64页
    3.1 独辀车驾马数量讨论第56-61页
    3.2 小国多车考辨第61-62页
    3.3 《考工记》与西周随葬车第62-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附图第68-72页
附表第72-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90-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形与材料之间的转换
下一篇:泥河湾旧石器文化与北京猿人文化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