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孔子观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陈独秀的孔子观 | 第10-29页 |
(一)少年时代:离经叛道 | 第11-14页 |
1.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11-12页 |
2.当地的文化氛围 | 第12-13页 |
3.个人的性格特点 | 第13-14页 |
(二)青年时代:批孔思想形成 | 第14-18页 |
1.民族危亡迫在眉睫 | 第14-15页 |
2.康梁思想的影响 | 第15-16页 |
3.早年的留学经历 | 第16-17页 |
4.西方思想的影响 | 第17-18页 |
(三)中年时期:进一步批孔 | 第18-27页 |
1.袁世凯的政治复辟 | 第19-20页 |
2.康有为等人的“尊孔”运动 | 第20-22页 |
3.师友交往的影响 | 第22-24页 |
4.十月革命的强烈震撼 | 第24-25页 |
5.巴黎和会的沉重打击 | 第25-26页 |
6.儒家思想的僵化和衰败 | 第26-27页 |
(四)晚年时期:重新评定孔子的价值 | 第27-29页 |
1.监狱中的思索 | 第27-28页 |
2.尊孔复古之风再起 | 第28-29页 |
二、陈独秀孔子观的特点 | 第29-38页 |
(一)集中批判传统礼教礼法 | 第29-31页 |
(二)批判尊孔派对孔子儒学的利用 | 第31-33页 |
(三)以进化论为前提 | 第33-34页 |
(四)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五)以理论宣传为武器 | 第35-37页 |
(六)以爱国主义为前提 | 第37-38页 |
三、陈独秀孔子观的影响 | 第38-46页 |
(一)对孔子而言:圣人地位遭到质疑 | 第38-40页 |
(二)对儒学而言 | 第40-42页 |
1.正统地位被动摇 | 第40-41页 |
2.为复兴做了准备 | 第41-42页 |
(三)对中国而言 | 第42-46页 |
1.众多西方思想传入中国 | 第42-44页 |
2.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对话 | 第44-46页 |
四、对陈独秀孔子观的整体认识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