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目前中小学实施《标准》课程目标的手段与途径比较单一 | 第11页 |
·传统达标式应试式体育教学功能单一 | 第11-12页 |
·体育游戏对实现《标准》课程目标的有效性与优势未能受到普遍重视 | 第12页 |
·体育游戏运用范围较窄 | 第12页 |
·对体育游戏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价值功能认识与探讨不足 | 第12-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有关体育游戏方面的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代表作及其主要观点 | 第16-20页 |
·文献综述总结 | 第20-21页 |
2 研究对象、设计与方法 | 第21-26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设计 | 第21-22页 |
·采用实验对比 | 第21页 |
·确立实验目的 | 第2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实验步骤划分 | 第22页 |
·实验因素的控制 | 第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22-24页 |
·专家访谈法 | 第24-25页 |
·实验对比法 | 第25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25-26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6-47页 |
·实验前两班学生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 第26-30页 |
·实验前两班学生的运动参与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实验前两班学生在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性检验 | 第27-28页 |
·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指标的差异性检验 | 第28-29页 |
·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检验 | 第29-30页 |
·各类主要配套体育游戏设计选编 | 第30-37页 |
·游戏设计选编的原则与思路 | 第30-31页 |
·各类主要配套体育游戏 | 第31-37页 |
·各类主要配套体育游戏的实施与研究控制 | 第37-38页 |
·游戏实施原则与思路 | 第37页 |
·实施方法 | 第37-38页 |
·实施课时 | 第38页 |
·各类主要配套体育游戏实施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教学实验后两班运动参与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教学实验后两班排球垫球技能水平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教学实验后两班体质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教学实验后两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差异性检验 | 第45-47页 |
4 结论与建议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7页 |
·介入体育游戏对初中学生的运动参与性起到了积极作用 | 第47页 |
·介入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第47页 |
·介入体育游戏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第47页 |
·介入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 第47页 |
·建议 | 第47-49页 |
·强化师资队伍管理,以适应《标准》发展的需要 | 第47-48页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和方式 | 第48页 |
·创编对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游戏 | 第48页 |
·引入游戏应加强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 第48-49页 |
5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6 致谢 | 第52-53页 |
7 附件 | 第53-60页 |
附件 1: | 第53-55页 |
附件 2: | 第55-58页 |
附件 3: | 第58-60页 |
附件 4: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