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电解磨削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1页 |
|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课题的研究重点内容及意义 | 第11-12页 |
| 2 电解加工的理论基础 | 第12-19页 |
| ·电解加工的基本原理 | 第12-16页 |
| ·法拉第定律 | 第13页 |
| ·电流效率 | 第13-14页 |
| ·电解加工速度 | 第14页 |
| ·金属的钝化 | 第14页 |
| ·电解加工的间隙 | 第14-15页 |
| ·电解加工的特点 | 第15页 |
| ·电解液的选择 | 第15-16页 |
| ·电解磨削的特点和应用 | 第16-17页 |
| ·影响电解加工的因素 | 第17-19页 |
|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 第17-18页 |
| ·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 第18-19页 |
| 3 变截面细长轴电解磨削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分析 | 第19-28页 |
| ·随动中极法电解磨削原理 | 第19-20页 |
| ·顶头零件的加工工艺 | 第20-22页 |
| ·外圆横向进给电解磨削尺寸生成机理 | 第22-23页 |
| ·砂轮的选择 | 第23-28页 |
| ·砂轮的磨粒 | 第23-24页 |
| ·砂轮结合剂的类别和结合度 | 第24-25页 |
| ·砂轮的旋转破环强度 | 第25-26页 |
| ·超硬磨粒砂轮的修形与修锐 | 第26-28页 |
| 4 变截面细长轴磨削力模型分析 | 第28-38页 |
| ·磨削力分析 | 第28-33页 |
| ·单个磨粒的磨削力的分析 | 第28-33页 |
| ·变截面细长轴的电解磨削力学模型 | 第33-35页 |
| ·可变载荷电解磨削模型的建立 | 第35-38页 |
| ·可变载荷随动中极电解磨削的设计 | 第36页 |
| ·可变载荷电解磨削的力学模型分析 | 第36-38页 |
| 5 基于ANSYSWorkbench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38-53页 |
| ·有限元仿真方法 | 第38页 |
| ·有限元方法简述 | 第38页 |
| ·有限元方法的特点 | 第38-40页 |
| ·有限元优缺点 | 第38-39页 |
| ·有限元分析方法的主要步骤 | 第39页 |
| ·ASYSWorkbench简介及工作特点 | 第39-40页 |
| ·变截面细长轴电解磨削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40-42页 |
| ·ANSYSWorkbench的仿真流程 | 第40-42页 |
| ·变截面细长轴的静力学分析 | 第42-48页 |
| ·静力学有限元理论 | 第42-43页 |
| ·细长轴静力学仿真分析 | 第43-48页 |
| ·变截面细长轴瞬间动力学分析 | 第48-53页 |
| ·瞬间动力学的理论 | 第48-49页 |
| ·零件差值的仿真与求解 | 第49-53页 |
| 6 电解磨削部分参数的优化分析及实验验证 | 第53-62页 |
| ·电解磨削的传统方法 | 第53页 |
| ·电解磨削的部分参数的优化 | 第53-54页 |
| ·可变载荷电解磨削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54-59页 |
| ·实验因子及水平的选择 | 第54-55页 |
| ·数据直观分析 | 第55-56页 |
| ·极差分析 | 第56-57页 |
| ·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 | 第57-59页 |
| ·实验验证 | 第59-62页 |
| ·可变载荷随动中极法电解磨削的实验验证 | 第59-6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