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和BP神经网络的景观河道水质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9页 |
·水质评价的必要性及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水质评价的必要性 | 第10页 |
·水质评价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几种常见的水质评价方法 | 第11-14页 |
·指数评价法 | 第12-13页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质评价 | 第13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 | 第13-14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质评价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天津市景观河道水体污染特性研究 | 第17-31页 |
·城市概况及景观水体特征 | 第17-18页 |
·采样点分布 | 第18页 |
·水质监测方法 | 第18-22页 |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 第18-19页 |
·水质监测方案 | 第19-21页 |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 第21-22页 |
·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和控制 | 第22页 |
·监测结果及污染特性分析 | 第22-30页 |
·一级河道水质分析 | 第22-25页 |
·二级河道水质分析 | 第25-28页 |
·排水河道水质分析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水质评价及优化 | 第31-4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1-33页 |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原理 | 第3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则 | 第31-32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步骤 | 第32-3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评价范围及内容 | 第33页 |
·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的选择 | 第33-34页 |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和模糊运算 | 第34-36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模型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水质评价 | 第43-67页 |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 第43-51页 |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43-45页 |
·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45-51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水质模型的建立 | 第51-61页 |
·标准训练样本的生成 | 第51-55页 |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确定 | 第55-59页 |
·模型训练 | 第59-61页 |
·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评价结果 | 第61-6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63-65页 |
·造成水质评价结果的原因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