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一、序言 | 第7-9页 |
| 二、扎格泽博斯基德性知识论的提出 | 第9-16页 |
| (一) 知识论的发展—“确证”的困境 | 第9-14页 |
| (二) 扎格泽博斯基德性知识论的提出 | 第14-16页 |
| 三、扎格泽博斯基知识论的视角—“德性” | 第16-26页 |
| (一) 德性的本质 | 第16-17页 |
| (二) 德性与善 | 第17-19页 |
| (三) 德性与技能 | 第19-21页 |
| (四) 德性与习惯 | 第21-23页 |
| (五) 德性与动机 | 第23-26页 |
| 四、扎格泽博斯基德性知识论的进路——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 第26-34页 |
| (一) 对亚里士多德理智和道德德性的质疑 | 第26-31页 |
| (二) 理智和道德德性的统一 | 第31-34页 |
| 五、扎格泽博斯基德性知识论的发展—范例主义德性知识论 | 第34-42页 |
| (一) 关于道德理论的理论 | 第34-37页 |
| (二) 一种综合的范例主义的德性知识论 | 第37-42页 |
| 六、扎格泽博斯基德性知识论对“确证困境”的意义 | 第42-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1页 |
|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