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 2 平煤五矿矿井概况 | 第17-31页 |
| ·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 | 第17页 |
| ·自然地理 | 第17-19页 |
| ·矿井生产建设概况 | 第19-20页 |
| ·井田地质构造 | 第20-22页 |
| ·开采技术条件 | 第22-25页 |
| ·煤层赋存特征 | 第22-25页 |
| ·开采方法 | 第25页 |
| ·矿井瓦斯 | 第25-28页 |
| ·瓦斯含量 | 第25-28页 |
| ·矿井瓦斯涌出特点 | 第28页 |
| ·地温和地压 | 第28-31页 |
| 3 综采面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1-49页 |
| ·工作面概况 | 第31-32页 |
| ·己15-23260综采面瓦斯涌出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47页 |
| ·瓦斯涌出量计算 | 第32-34页 |
| ·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对瓦斯涌出量的影响 | 第34-38页 |
| ·煤岩层的渗透性 | 第38-42页 |
| ·煤层埋深与瓦斯含量 | 第42-43页 |
| ·回采速度与产量 | 第43页 |
| ·采空区瓦斯的涌出 | 第43-45页 |
| ·顶板周期来压 | 第45-46页 |
| ·采煤工艺 | 第46-47页 |
| ·己15-23260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 | 第47-49页 |
| 4 煤层渗透性、采动应力场及瓦斯场相互关系分析 | 第49-89页 |
| ·采动岩体与瓦斯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49-53页 |
| ·煤层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化问题 | 第50-52页 |
| ·煤层与瓦斯的耦合作用分析 | 第52-53页 |
| ·应力对(破坏程度)透气性的影响研究 | 第53-58页 |
| ·渗透性 | 第53-54页 |
| ·利用软件RFPA进行数值模拟实验 | 第54-55页 |
| ·含瓦斯煤的破坏特性研究 | 第55-58页 |
| ·瓦斯压力对煤层透气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 ·工作面煤层瓦斯压力对瓦斯涌出量的影响 | 第62-67页 |
| ·工作面前方煤层分区 | 第62-63页 |
| ·工作面煤层扩容区瓦斯解析吸附特征 | 第63-67页 |
| ·周期来压与采空区瓦斯场对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影响 | 第67-73页 |
| ·采场上覆岩层及采空区瓦斯场的分析 | 第67-73页 |
| ·周期来压及采空区瓦斯场对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影响 | 第73页 |
| ·工程实践分析 | 第73-89页 |
| ·矿压与瓦斯观测 | 第74-75页 |
| ·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特征 | 第75-82页 |
| ·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的相关性 | 第82-86页 |
| ·减少瓦斯危害的手段 | 第86-8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 ·结论 | 第89-90页 |
| ·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作者简历 | 第95-9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