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国内外电牵引采煤机的发展及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采煤机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采煤机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交流变频调速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6页 |
·选题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课题选择的意义 | 第16页 |
·论文的工作内容 | 第16-18页 |
2 采煤机虚拟样机建模与仿真 | 第18-26页 |
·基于Pro/Engineer的采煤机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18-21页 |
·Pro/Engineer软件简介 | 第18-19页 |
·采煤机三维模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采煤机的虚拟装配和干涉检查 | 第20-21页 |
·基于ADAMS的采煤机运动学仿真 | 第21-25页 |
·ADAMS软件简介 | 第21-22页 |
·导入模型 | 第22页 |
·施加约束和载荷 | 第22-23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采煤机变频调速系统研究 | 第26-50页 |
·MATLAB/SIMULINK简介 | 第26页 |
·基于整机可靠性的采煤机调速系统 | 第26-27页 |
·采煤机的负载特性分析 | 第27-28页 |
·滚筒的载荷模拟 | 第28-34页 |
·滚筒单齿受力分析 | 第28-29页 |
·滚筒叶片受力分析 | 第29-30页 |
·采煤机滚筒的受力的转化 | 第30-31页 |
·采煤机滚筒三向力转化的MATLAB/SIMULINK实现 | 第31-34页 |
·牵引电机的负载模拟 | 第34-36页 |
·交频调速系统的MATLAB/SIMULINK实现 | 第36-44页 |
·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调速原理 | 第37-38页 |
·交-直-交变频器电路 | 第38-40页 |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 第40-44页 |
·基于MATLAB/SIMULINK的变频牵引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44-47页 |
·电源模块和电机模块 | 第45-46页 |
·整流器和逆变器模块 | 第46页 |
·控制器模块ASR、ATR和AΨR | 第46页 |
·电流滞环脉冲发生器模块 | 第46-47页 |
·转子磁链观测模块和转矩计算模块 | 第47页 |
·采煤机牵引部自动调速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行星减速器静态接触校核 | 第50-63页 |
·ANSYS软件简介 | 第50-51页 |
·接触问题概述 | 第51-53页 |
·罚函数法和增强拉格朗日法 | 第51-52页 |
·拉格朗日乘数法 | 第52页 |
·多点约束法 | 第52-53页 |
·建立静态接触模型 | 第53页 |
·定义单元类型 | 第53-54页 |
·生成网格 | 第54页 |
·建立接触对 | 第54-55页 |
·设置时常数和单元关键字 | 第55-56页 |
·实常数 | 第55-56页 |
·单元关键字 | 第56页 |
·施加载荷与约束 | 第56-58页 |
·求解和载荷步选项设置 | 第58-6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齿轮的疲劳寿命计算 | 第63-72页 |
·疲劳寿命概述 | 第63-66页 |
·名义应力法 | 第63-64页 |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64-65页 |
·雨流计算法 | 第65-66页 |
·生成材料的S-N曲线 | 第66-67页 |
·提取载荷步 | 第67-68页 |
·行星减速器的疲劳计算 | 第68-71页 |
·数据的恢复和疲劳参数设置 | 第68-70页 |
·疲劳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7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