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粟属(Sporobolus)的系统学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禾本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历史 | 第10-12页 |
·鼠尾粟属的系统学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鼠尾粟属在我国的分布 | 第14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鼠尾粟属及其近缘属叶下表皮微形态研究 | 第15-31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0页 |
·实验结果 | 第20-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鼠尾粟属植物叶下表皮性状 | 第28页 |
·鼠尾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叶下表皮性状分类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叶下表皮各类型植物的系统学位置探讨 | 第29-30页 |
·鼠尾粟属、隐花草属和乱子草属的系统学位置探讨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鼠尾粟属及其近缘属果实形态研究 | 第31-46页 |
·前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1-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实验结果 | 第35-43页 |
·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鼠尾粟属植物果实性状 | 第43页 |
·鼠尾粟属及其近缘属植物果实性状分类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果实各类型植物的系统学位置 | 第44页 |
·鼠尾粟属、隐花草属和乱子草属系统学位置探讨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鼠尾粟属及其近缘属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46-59页 |
·前言 | 第46-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4页 |
·实验材料 | 第48-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ITS序列 | 第54-56页 |
·psbA-trnH序列 | 第56-57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7-59页 |
·鼠尾粟属和隐花草属的系统学位置探讨 | 第57-58页 |
·乱子草属和米草属的系统学位置探讨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9-61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 图版 | 第73-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