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视野下的车灯传承现状及保护对策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车灯的古老形式——车车灯 | 第10-16页 |
(一) 车车灯的流布区域 | 第10-12页 |
1. 城口县车车灯 | 第11页 |
2. 云阳县车车灯 | 第11-12页 |
3. 涪陵车车灯与宜宾车车灯 | 第12页 |
(二) 车车灯的民间工艺及道具制作 | 第12-15页 |
1. 花灯 | 第13-14页 |
2. 旱船和彩车 | 第14页 |
3. 跑驴 | 第14-15页 |
(三) 车车灯的艺术特色 | 第15-16页 |
二、车灯的音乐基础——车灯调 | 第16-18页 |
(一) 调式的改变 | 第16页 |
(二) 演出方式的改变 | 第16-18页 |
三、车灯的命名与师承关系 | 第18-24页 |
(一) 车灯创始人——唐心林 | 第18-20页 |
(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状 | 第20-23页 |
1. 谭柏树 | 第20-21页 |
2. 黄吉森 | 第21-23页 |
(三) 车灯师承关系表 | 第23-24页 |
四、车灯的艺术特征 | 第24-33页 |
(一) 车灯的曲目创作 | 第25-26页 |
(二) 车灯的音乐特征 | 第26-33页 |
1. 车灯的唱腔 | 第27-30页 |
2. 车灯的伴奏与乐器 | 第30-33页 |
五、车灯的文化价值与传承保护对策 | 第33-40页 |
(一) 车灯的文化价值 | 第33-34页 |
1. 民俗性 | 第33页 |
2. 多样性 | 第33-34页 |
3. 创新性 | 第34页 |
(二) 保护单位的传承和保护措施 | 第34-40页 |
1. 专项资金投入 | 第35页 |
2. 调研整理 | 第35-36页 |
3. 开拓市场 | 第36-37页 |
4. 培养传承人 | 第37-38页 |
5. 建设车灯传承基地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