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事件报道方式对高中生自杀态度与意念的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 一、自杀报道 | 第13-15页 |
| (一)自杀报道的失范现状研究 | 第13页 |
| (二)如何进行自杀报道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三)自杀报道的方式 | 第14-15页 |
| 二、自杀行为与自杀态度、自杀意念 | 第15-16页 |
| (一)自杀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 (二)自杀态度与自杀行为 | 第15-16页 |
| (三)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 | 第16页 |
| 三、自杀态度 | 第16-19页 |
| (一)自杀态度的界定 | 第16-17页 |
| (二)自杀态度的测量方法 | 第17-18页 |
| (三)内隐自杀态度与外显自杀态度 | 第18-19页 |
| (四)自杀态度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 第19页 |
| 四、自杀意念 | 第19-22页 |
| (一)自杀意念的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二)自杀意念的测量方法 | 第20-22页 |
| (三)内隐自杀意念与外显自杀意念 | 第22页 |
| 五、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有关研究 | 第22-27页 |
| (一)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 | 第22-23页 |
| (二)中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有关研究 | 第23-25页 |
| (三)自杀事件报道对自杀态度与意念影响的有关研究 | 第25-27页 |
| 六、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 七、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研究构想 | 第28-30页 |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28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28-29页 |
| 四、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30-38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 (一)被试 | 第30-31页 |
| (二)研究工具 | 第31-35页 |
| (三)数据处理 | 第35页 |
| 二、研究过程设计 | 第35-38页 |
| (一)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 (二)研究过程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 第38-51页 |
| 一、研究结果 | 第38-47页 |
| (一)高中生自杀报道接触情况 | 第38-40页 |
| (二)高中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描述性分析 | 第40-42页 |
| (三)高中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相关分析 | 第42-44页 |
| (四)高中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差异分析 | 第44-47页 |
| 二、讨论 | 第47-51页 |
| (一)高中生自杀报道接触情况 | 第47-48页 |
| (二)高中生内隐自杀态度和外显自杀态度的分离 | 第48页 |
| (三)高中生内隐自杀意念与外显自杀意念的分离 | 第48页 |
| (四)高中生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相关 | 第48-49页 |
| (五)自杀事件报道方式对高中生外显自杀态度的影响 | 第49页 |
| (六)自杀事件报道方式对高中生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七)自杀事件报道方式对高中生外显自杀意念的影响 | 第50页 |
| (八)自杀事件报道方式对高中生内隐自杀意念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对实践的启示 | 第51-53页 |
| 一、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 第51-52页 |
| 二、对自杀报道媒体工作者的启示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附录 | 第59-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