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核酸论文--脱氧核糖核酸(DNA)论文

DNA介导复杂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组装及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63页
   ·光的性质第13-25页
     ·Maxwell方程第13-14页
     ·波动方程[2]第14-18页
       ·光在真空中传播第14-15页
       ·光在不导电介质中传播第15-16页
       ·平面电磁波第16-17页
       ·光与导电材料的相互作用第17-18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第18-23页
       ·Drude模型第18-19页
       ·Mie散射第19-23页
     ·Plasmon共振的衰减途径第23-25页
   ·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Plasmonics)第25-47页
     ·Plasmonics研究进展第25-29页
       ·发展历史第26-29页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第29-32页
       ·SERS电磁增强的原理第30-32页
     ·纳米表面等离子体材料第32-41页
       ·材料选择原理第32-33页
       ·金属纳米结构的尺寸,形貌,及组成对plasmonics性质的影响第33-41页
     ·纳米等离子体光子学的生物应用第41-47页
       ·生物检测分析第44-45页
       ·SERS生物成像第45-46页
       ·实时检测化学反应过程第46-47页
   ·实验过程中常用到的仪器第47-50页
     ·暗场显微镜第47-48页
     ·激光共聚焦拉曼显微镜第48-49页
     ·纳米材料光学性质分析常用软件第49-50页
   ·本研究课题的设计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3页
第二章 利用金原子的选区沉积实现可视化的DNA吸附研究第63-77页
   ·研究背景第63-64页
   ·目前表征DNA在界面上吸附的方法第64-65页
     ·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及X射线光电光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第64页
     ·电化学第64-65页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第65页
   ·表征DNA在金表面的吸附行为的遇到的挑战第65-66页
   ·实验设计第66-68页
   ·实验部分第68-69页
     ·试剂与仪器第68页
     ·实验步骤第68-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2页
     ·DNA组装密度对于 1-纳米gap形成的影响第69-70页
     ·利用gap的形成来揭示DNA在不同金界面上的吸附行为第70页
     ·DNA在不同尺寸金球表面的组装行为第70-71页
     ·利用gap表征DNA中引入Spacer对DNA在界面上的吸附状态的影响第71-72页
   ·总结第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第三章 结合X射线小角散射(SAXS)技术表征带有gap的核壳金-金结构生长过程第77-88页
   ·引言第77页
   ·前言第77-79页
   ·实验部分第79-81页
     ·试剂与仪器第79-80页
     ·实验步骤第80-81页
   ·结果与讨论第81-85页
     ·SAXS表征不同反应阶段的结构第81-83页
     ·TEM表征第83-84页
     ·光学性质表征第84-85页
   ·总结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8页
第四章 星状空腔核壳结构的精细可调合成及plasmonic性质研究第88-100页
   ·引言第88页
   ·前言第88-90页
   ·实验设计第90页
   ·实验部分第90-92页
     ·仪器与试剂第90-91页
     ·实验步骤第91-92页
   ·结果与讨论第92-98页
     ·空腔星状结构的plasmonic性质研究第92-93页
     ·表面形貌对于空腔星状结构plasmonic性质的影响第93-94页
     ·空腔星状结构的光谱性质研究第94-96页
     ·空腔星状结构plasmonic性质的理论解释第96-98页
   ·总结第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五章 DNA介导水致变色单层Plasmonic膜的制备第100-116页
   ·引言第100页
   ·前言第100-102页
   ·实验设计第102-105页
     ·仪器与试剂第102-105页
   ·结果与讨论第105-113页
     ·玻片表面构建单层plasmon膜第105-107页
     ·理论计算脱水过程中单层plasmon膜的的变化第107-108页
     ·金电极表面对单层plasmon膜plasmonic性质的影响第108-110页
     ·单层膜内颗粒之间plasmon耦合效应的调控第110-112页
     ·脱水过程诱导单层plasmon膜产生SERS效应第112-113页
   ·总结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6页
第六章 量子点表面定量定向的DNA修饰第116-134页
   ·引言第116页
   ·前言第116-119页
   ·实验设计第119页
   ·仪器与试剂第119-120页
   ·实验步骤第120-121页
   ·结果与讨论第121-131页
     ·量子点表面进行DNA的单修饰第121-122页
     ·单修饰量子点的验证第122-123页
     ·组装动力学的研究第123-124页
     ·DNA可控方向的修饰第124-130页
       ·DNA结构形成的验证第125-127页
       ·DNA在组装到量子点表面后其状态的验证第127-130页
     ·精细量子点-荧光受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平台的构建第130-131页
   ·总结第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4-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列表第135-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态射频功率源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纳米材料引发的细胞自噬机制与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