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K的卫星姿态控制仿真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及其可视化的现状及发展 | 第12-15页 |
| ·卫星仿真技术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技术基础 | 第17-28页 |
| ·常见的坐标系 | 第17-19页 |
| ·地球参考模型 | 第17页 |
| ·地球惯性坐标系 | 第17-18页 |
| ·轨道坐标系 | 第18页 |
| ·地球固定坐标系 | 第18页 |
| ·卫星本体坐标系 | 第18-19页 |
| ·卫星轨道的描述 | 第19-23页 |
| ·二体轨道特性 | 第19-20页 |
| ·经典轨道根数 | 第20-21页 |
| ·经典轨道根数与卫星位置速度的相互转化 | 第21-23页 |
| ·四元素理论 | 第23-27页 |
| ·四元素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 | 第23页 |
| ·四元素表示矢量旋转 | 第23-24页 |
| ·四元素表示坐标变换 | 第24-25页 |
| ·四元素表示的欧拉角关系 | 第25-26页 |
| ·四元素表示的运动学方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三轴定向卫星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 | 第28-42页 |
| ·卫星姿态的描述 | 第28-32页 |
| ·方向余弦矩阵 | 第28-29页 |
| ·欧拉角表示两坐标系关系 | 第29-30页 |
| ·欧拉轴角式 | 第30-31页 |
| ·四元素描述的姿态 | 第31-32页 |
| ·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 | 第32-36页 |
| ·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推导 | 第32-33页 |
| ·各种描述姿态方法间的转化 | 第33-36页 |
| ·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 | 第36-37页 |
| ·卫星六自由度模型 | 第37-39页 |
| ·卫星姿态三自由度模型 | 第37-38页 |
| ·卫星位置速度模型 | 第38-39页 |
| ·空间干扰力矩 | 第39-41页 |
| ·重力梯度力矩 | 第39页 |
| ·太阳辐射力矩 | 第39-40页 |
| ·气动力矩 | 第40-41页 |
| ·磁力矩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卫星推力器姿态控制系统研究与建模 | 第42-53页 |
| ·推力器系统的特点 | 第42-43页 |
| ·推力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和分析 | 第43-44页 |
| ·推力器系统设计 | 第44-47页 |
| ·推力器组建模 | 第44-45页 |
| ·状态流图介绍 | 第45-46页 |
| ·推力器失效控制策略 | 第46-47页 |
| ·推力器控制器设计 | 第47-48页 |
| ·卫星对地定向仿真 | 第48-49页 |
| ·对地定向原理 | 第48-49页 |
| ·卫星对地定向建模 | 第49页 |
| ·大角度对地定向仿真结果 | 第49-51页 |
| ·卫星三轴对惯性空间定向仿真结果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反作用飞轮控制系统研究与建模 | 第53-66页 |
| ·基于反作用飞轮的卫星动力学建模 | 第53-54页 |
| ·反作用飞轮干扰和噪声分析 | 第54-57页 |
| ·反作用飞轮干扰力矩分析 | 第54-56页 |
| ·反作用飞轮测速噪声分析 | 第56-57页 |
| ·反作用飞轮建模 | 第57-59页 |
| ·反作用飞轮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59-63页 |
| ·模糊控制器概述 | 第59-61页 |
|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61页 |
| ·卫星姿态输入模糊化和解模糊 | 第61-63页 |
| ·卫星姿态模糊控制规则 | 第63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6章 卫星姿态控制可视化研究 | 第66-75页 |
| ·STK相关技术介绍 | 第66-68页 |
| ·主要功能 | 第66-67页 |
| ·STK姿态控制模块 | 第67页 |
| ·STK连接模块 | 第67-68页 |
| ·卫星可视化模型建立 | 第68-69页 |
| ·STK与MATLAB的连接 | 第69-71页 |
| ·卫星姿态实时化 | 第71-74页 |
| ·实时化显示 | 第72页 |
| ·RT_LAB搭建实时仿真模型 | 第72-74页 |
| ·实时仿真时间同步问题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结论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