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论文的研究范围及对象 | 第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论文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理论基础 | 第14页 |
·人类聚居地的相关概念 | 第14页 |
·水的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17-29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的区域界定 | 第17-19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 第19-21页 |
·生产生活的用水 | 第21-23页 |
·生活需要 | 第21-22页 |
·经济命脉 | 第22-23页 |
·文化心理的需水 | 第23-26页 |
·水崇拜 | 第23页 |
·风水说 | 第23-24页 |
·中国古典文化 | 第24-26页 |
·沿水迁徙而来的文化 | 第26-28页 |
·徽州文化 | 第26-27页 |
·北方文化 | 第27-28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环境的变迁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选址布局的关系 | 第29-52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分布关系 | 第29-35页 |
·沿青弋江上游主流分布的古村落 | 第30-31页 |
·沿青弋江上游支流分布的古村落 | 第31-33页 |
·同水源和殊源同流的同宗族古村落分布 | 第33-35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选址的关系 | 第35-40页 |
·分合水 | 第35-38页 |
·单缠水 | 第38-39页 |
·会聚水 | 第39-40页 |
·青弋江上游水与古村落朝向的关系 | 第40-45页 |
·“朝水局” | 第40-42页 |
·“顺水局” | 第42-43页 |
·“横水局” | 第43-45页 |
·“据水局” | 第45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整体布局的关系 | 第45-49页 |
·以水为边界 | 第46-47页 |
·以水为纽带 | 第47-48页 |
·以水为中心 | 第48页 |
·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分水而置 | 第48-49页 |
·水与古村落形态象征意义的关系 | 第49-51页 |
·与水相关的动物 | 第49-50页 |
·船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青弋江上游流域水与古村落特色空间的关系 | 第52-71页 |
·借水之形------桥头、水埠空间 | 第52-58页 |
·平桥与水关系 | 第52-54页 |
·拱桥与水关系 | 第54-56页 |
·吊桥与水关系 | 第56页 |
·水埠与水关系 | 第56-58页 |
·借水之势------水街空间 | 第58-62页 |
·前街后河 | 第59-60页 |
·临河而街 | 第60-61页 |
·据塘而街 | 第61-62页 |
·借水之意------文化建筑空间环境 | 第62-67页 |
·书院空间与水 | 第62-64页 |
·祠堂空间与水 | 第64-66页 |
·龙王庙及大圣殿与水 | 第66-67页 |
·水口 | 第67-70页 |
·自然型水口 | 第67-69页 |
·人工型水口 | 第69-70页 |
·水口村 | 第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理水手法 | 第71-85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的治水 | 第71-73页 |
·以挡为治------堤、坝 | 第71-72页 |
·以疏为治------渠、堰 | 第72-73页 |
·以蓄为治------陂、塘、荡 | 第73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的“行”水 | 第73-78页 |
·坝与水 | 第74页 |
·引水 | 第74-76页 |
·排水 | 第76-78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的“止”水 | 第78-82页 |
·田止 | 第78-80页 |
·园止 | 第80-81页 |
·矶石止 | 第81-82页 |
·青弋江上游流域古村落的保水 | 第82-84页 |
·涵养水源 | 第82-83页 |
·净化水体 | 第83页 |
·排污治理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结语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附录 | 第8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