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渔民溢油事故中的基金赔偿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中美溢油事故法律问题概述 | 第13-23页 |
一、溢油侵权的民事法律事实 | 第13-15页 |
(一) 美国溢油侵权法律行为 | 第13-14页 |
(二) 中国溢油侵权法律行为 | 第14-15页 |
二、溢油侵权法律关系 | 第15-18页 |
(一) 美国溢油侵权法律关系主体 | 第15-16页 |
(二) 中国溢油侵权法律关系主体 | 第16-17页 |
(三) 中美溢油侵权法律关系内容 | 第17-18页 |
(四) 溢油侵权法律关系客体 | 第18页 |
三、溢油侵权法律责任 | 第18-21页 |
(一) 美国溢油侵权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 第18-20页 |
(二) 中国溢油侵权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 第20-21页 |
四、中美两国比较分析的可行性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美国溢油事故的两种基金赔偿制度 | 第23-33页 |
一、溢油响应基金制度 | 第23-26页 |
(一) 溢油响应基金设立的原因、目的、来源 | 第23-24页 |
(二) 溢油响应基金的性质和法律依据 | 第24页 |
(三) 溢油响应基金的损害赔偿范围 | 第24-25页 |
(四) 溢油响应基金的运行程序 | 第25-26页 |
(五) 基金协议的效力及与其他救济方式的关系 | 第26页 |
二、溢油责任信托联合基金制度 | 第26-29页 |
(一) 信托联合基金的来源、性质及适用条件 | 第26-27页 |
(二) 信托联合基金的法律依据 | 第27页 |
(三) 信托联合基金的赔偿范围 | 第27-28页 |
(四) 信托联合基金下当事人的证明责任 | 第28页 |
(五) 信托联合基金的责任限制 | 第28-29页 |
(六) 信托联合基金的索赔程序 | 第29页 |
(七) 信托联合基金与诉讼的关系 | 第29页 |
三、两种基金赔偿制度的现状与优缺点 | 第29-33页 |
(一) 两种基金运行的现状 | 第30页 |
(二) 两种基金的优点 | 第30-31页 |
(三) 两种基金的缺点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中国溢油事故的基金赔偿法律规定 | 第33-40页 |
一、油污损害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 | 第33-35页 |
(一) 责任限制基金的法律依据 | 第34页 |
(二) 责任限制基金的赔偿范围 | 第34页 |
(三) 责任限制基金的赔偿限制 | 第34-35页 |
(四) 责任限制基金的赔偿程序 | 第35页 |
二、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 第35-40页 |
(一)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法律依据 | 第35-36页 |
(二)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适用对象 | 第36页 |
(三)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资金来源和管理机构 | 第36页 |
(四)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适用条件 | 第36-38页 |
(五)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赔偿范围 | 第38页 |
(六)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责任限制 | 第38-39页 |
(七)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程序 | 第39页 |
(八)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与诉讼的关系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美国两种基金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 第40-47页 |
一、两种基金的设置 | 第40-41页 |
二、基金的法律依据 | 第41-42页 |
三、基金来源、性质 | 第42页 |
四、基金的机构设置 | 第42-43页 |
五、基金的赔偿范围 | 第43页 |
六、基金的赔偿程序 | 第43-44页 |
七、基金的金额限制 | 第44页 |
八、基金与诉讼的关系 | 第44-45页 |
九、中国溢油基金赔偿制度的完善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