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0-12页 |
·隧道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隧道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受力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隧道结构体系设计的计算方法 | 第12-15页 |
·结构力学方法 | 第12-14页 |
·岩体力学方法 | 第14-15页 |
·围岩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力学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围岩分类法 | 第16-17页 |
·数值计算法 | 第17页 |
·人工智能法 | 第17页 |
·反分析法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隧道围岩的力学状态 | 第20-33页 |
·概述 | 第20-21页 |
·隧道围岩初始应力状态 | 第21-22页 |
·围岩的二次应力状态 | 第22-29页 |
·隧道弹性二次应力状态及位移状态 | 第22-24页 |
·隧道塑性二次应力状态及位移状态 | 第24-29页 |
·隧道围岩与支护的共同作用 | 第29-32页 |
·弹性应力状态及位移状态 | 第29-30页 |
·塑性应力状态及位移状态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隧道围岩与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复合刚度探讨 | 第33-42页 |
·概述 | 第33页 |
·修正惯用计算法 | 第33-34页 |
·隧道围岩与喷射混凝土复合刚度 | 第34-35页 |
·隧道围岩塑性区参数影响 | 第35-36页 |
·隧道初期支护的力学评价 | 第36-39页 |
·概述 | 第36-37页 |
·喷射混凝土的特征曲线 | 第37-39页 |
·两种不同形式的衬砌刚度对比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隧道围岩应力位移状态的数值分析 | 第42-64页 |
·岩土工程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42页 |
·数值分析软件 MIDAS/GTS 简介及基本原理 | 第42-45页 |
·弹性二次应力位移状态 | 第45-49页 |
·有支护塑性三次应力位移状态 | 第49-53页 |
·隧道围岩与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复合刚度的数值分析 | 第53-61页 |
·浅埋隧道位移状态分析 | 第53-57页 |
·深埋隧道位移状态分析 | 第57-61页 |
·初期支护复合刚度的参数影响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后续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