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分枝杆菌属(抗酸性杆菌)论文

中国结核分枝杆菌群体基因组的分析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缩略词索引第15-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6页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的型别第17-20页
   ·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第20-23页
   ·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与人类迁徙关系的研究分析第23-26页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情况第26-28页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第28-33页
     ·利福平的耐药基因第29页
     ·异烟肼的耐药基因第29-30页
     ·乙胺丁醇的耐药基因第30页
     ·链霉素的耐药基因第30-31页
     ·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紫霉素和卷曲霉素的耐药基因第31页
     ·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第31页
     ·乙硫异烟胺的耐药基因第31-32页
     ·补偿突变第32页
     ·外排泵等其他潜在机制第32-33页
   ·二代高通量测序应用第33-36页
第二章 中国地区菌株的收集和全基因组测序第36-56页
   ·引言第36-37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4页
     ·标本来源(161菌株)第37页
     ·试验试剂第37-38页
     ·试验仪器第38页
     ·菌株药敏试验、收集和测序方法第38-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54页
     ·菌株的地理分布和药物间的关联第44-49页
     ·菌株DNA的提取第49页
     ·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初步分析第49-54页
   ·讨论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中国结核分枝杆菌的群体结构分布第56-69页
   ·引言第56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8页
     ·公共序列数据(21 株已知分型和全基因组数据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第56-57页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7页
     ·祖先序列的估计第57页
     ·基因COG的富集分析第57页
     ·SIFT突变预测分析第57-58页
     ·统计分析第58页
   ·结果与分析第58-67页
     ·SNP位点数目中跟群体型别之间的关系第59-61页
     ·亚型相关的SNPs统计第61-63页
     ·L2型和L4型亚型相关的非同义突变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第63-67页
   ·讨论第67-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中国结核分枝杆菌的起源和进化历程第69-83页
   ·引言第69-70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测序数据分析第70页
     ·贝叶斯进化分析第70-71页
   ·结果与分析第71-79页
     ·L2型和L4型系统发育树构建第71-73页
     ·L2型和L4型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第73-74页
     ·L2型和L4型共同祖先的分歧年代推测第74-78页
     ·结核分枝杆菌突变速率的推测第78-79页
   ·讨论第79-82页
     ·不同结核分枝杆菌型别在全球的进化起源和迁徙路线第79-80页
     ·L2和L4型在中国境内的可能迁徙路线和进化过程第80-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基因组水平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分析第83-126页
   ·引言第83页
   ·材料与方法第83-88页
     ·过滤系统发育树进化相关位点第83-84页
     ·基因水平的突变菌株统计方式第84页
     ·筛选耐药菌株中易发生多样突变位点的基因和间隔区第84-85页
     ·筛选耐药菌株中易突变的基因和间隔区第85-86页
     ·技术路线图第86页
     ·相关性统计分析第86-87页
     ·STITCH数据库分析第87页
     ·启动子区域的预测第87页
     ·dN/dS计算第87-88页
   ·结果与分析第88-123页
     ·过滤系统发育树相关SNPs第88-89页
     ·耐药关联的统计分析结果第89-102页
     ·已知报道耐药基因/间隔区的突变情况第102-113页
     ·候选耐药相关基因/间隔区的突变关系第113-123页
   ·讨论第123-125页
     ·候选耐药相关基因/间隔区的挖掘第123页
     ·已知耐药相关基因/间隔区的突变情况第123-124页
     ·候选耐药相关基因/间隔区的整体特征第124-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第六章 全文的讨论与结论第126-133页
   ·讨论第126-130页
     ·进化方面的分析第126-128页
     ·耐药方面的分析第128-130页
   ·结论第130-131页
   ·展望第131-133页
附录第133-159页
 附录1 161个中国地区临床结核分枝杆菌的背景第133-137页
 附录2 L2与L4型别相关的SNPS第137-148页
 附录3 COG分类缩写对应名称第148-149页
 附录4 85基因与32间隔区对应泊松分布概率与一线药物对应的正态分布概率第149-152页
 附录5 85基因与32间隔区二线药物对应正态分布的右侧累积概率第152-155页
 附录6 每个菌株在不同基因分类的dN/dS第155-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蔗应答黑穗病菌侵染的转录组与蛋白组研究及抗性相关基因挖掘
下一篇:超声辅助车削切削力变化规律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