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5页 |
| 1 绪论 | 第15-26页 |
| ·猴头菌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 ·猴头菌的药用价值 | 第15-17页 |
| ·猴头菌生理活性成分研究 | 第17-19页 |
| ·茉莉酸和水杨酸的调控作用 | 第19-20页 |
| ·茉莉酸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水杨酸调控作用 | 第20页 |
| ·差异显示消减文库的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 ·SSH程序概述 | 第20-21页 |
| ·消减文库的准备 | 第21-22页 |
| ·消减杂交 | 第22页 |
| ·消减DNA的克隆 | 第22-23页 |
| ·消减DNA文库的差异筛选 | 第23页 |
| ·镜像定位选择(MOS) | 第23-25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5-26页 |
| 2 猴头菌麦角甾醇高产株菌的筛选 | 第26-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 ·供试菌种 | 第26-27页 |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7页 |
| ·培养基 | 第27页 |
| ·猴头菌活化培养 | 第27页 |
| ·不同猴头菌株液体培养 | 第27-28页 |
| ·不同猴头菌株的栽培 | 第28页 |
| ·不同子实体样品采集 | 第28页 |
| ·麦角甾醇标准曲线制作 | 第28-29页 |
| ·猴头菌麦角甾醇的提取与测定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 ·麦角甾醇HPLC色谱图和标准曲线 | 第29-30页 |
| ·液体培养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量 | 第30页 |
| ·液体培养不同菌株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 | 第30-31页 |
| ·不同菌株菌丝体及麦角甾醇产量比较 | 第31-32页 |
| ·不同碳源对猴头菌丝产量和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氮源对猴头菌丝产量和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不同菌株栽培性状和子实体产量 | 第34-35页 |
| ·不同菌株子实体麦角甾醇含量 | 第35页 |
| ·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麦角甾醇含量 | 第35-36页 |
| ·不同培养基对于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不同碳氮源培养基栽培实体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3 猴头菌麦角甾醇代谢调控研究 | 第40-5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紫外线处理对猴头菌生长及麦角甾醇代谢的影响 | 第41页 |
| ·SA处理对猴头菌生长及麦角甾醇代谢的影响 | 第41-42页 |
| ·MeJA处理对猴头菌生长及麦角甾醇代谢的影响 | 第42-43页 |
| ·MeJA处理过程中猴头菌胞外酶活性测定 | 第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5页 |
| ·紫外线辐照时间对菌丝生长影响 | 第43-44页 |
| ·紫外线处理对菌丝产量及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紫外线处理子实体产量及及形态的影响 | 第45页 |
| ·不同紫外线处理子实体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浓度SA对菌丝生长及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SA不同诱导时间对猴头菌丝生长及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 ·SA添加时间对菌丝生长及甾醇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不同浓度MeJA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不同浓度MeJA对菌丝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 | 第51页 |
| ·MeJA不同诱导时间对菌丝生长和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 | 第51-52页 |
| ·漆酶活性测变化 | 第52-53页 |
| ·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 第53-54页 |
| ·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 第54页 |
| ·蛋白酶活性变化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4 茉莉酸甲酯处理条件下猴头菌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 第58-77页 |
| ·实验材料 | 第58-59页 |
| ·材料及处理方法 | 第58页 |
| ·酶及化学试剂 | 第58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 ·猴头菌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方法 | 第59-67页 |
| ·猴头菌菌丝体总RNA提取步骤 | 第59页 |
| ·磁性球珠分离mRNA | 第59-60页 |
| ·抑制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 | 第60-64页 |
| ·消减文库中EST序列测序及分析方法 | 第64-65页 |
| ·茉莉酸甲酯诱导下猴头菌差异表达基因焚光定量RT-PCR检测 | 第65-6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5页 |
| ·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 | 第67-70页 |
| ·猴头菌正反消减文库ESTs数据分析 | 第70-74页 |
| ·序列提交Genbank | 第74页 |
| ·MeJA处理差异表达基因焚光定量RT-PCR分析 | 第74-75页 |
| ·讨论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结论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 附录A | 第85-95页 |
| 附录B | 第95-9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