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简述 | 第9-10页 |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研究方法概述 | 第10-12页 |
| ·机床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12页 |
| ·机床结合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气压缸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2章 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关键零件分析 | 第18-38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9-22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20-22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28页 |
| ·滚珠丝杠及导轨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23-25页 |
| ·气动阀控缸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25-28页 |
| ·平面固定结合面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28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的整体等效动力学模型 | 第28页 |
|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28-30页 |
| ·关键零件的模态分析 | 第29-30页 |
| ·支撑基座模态分析 | 第30-33页 |
| ·进给板的模态分析及结构改进 | 第33-37页 |
| ·进给板的模态分析 | 第33-36页 |
| ·进给板的结构改进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进给系统各结合部的动态等效参数计算 | 第38-60页 |
| ·滚珠丝杠系统轴向刚度的计算 | 第39-51页 |
| ·杠的轴向刚度k_s | 第40页 |
| ·螺母组件的轴向刚度k_N | 第40-47页 |
| ·轴承的轴向刚度k_B | 第47-51页 |
| ·直线导轨的横向刚度k_y及垂直刚度k_z | 第51-53页 |
| ·夹紧气缸的动态等效参数计算 | 第53-56页 |
| ·空气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54-55页 |
| ·空气弹簧的等效参数计算 | 第55-56页 |
| ·平面固定结合面的等效参数计算 | 第56-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4章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仿真及实验研究 | 第60-72页 |
|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仿真 | 第60-64页 |
| ·进给系统有限元建模及求解 | 第60-64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动力学实验分析 | 第64-68页 |
| ·实验设备介绍 | 第64-65页 |
| ·实验过程 | 第65-66页 |
| ·实验结果 | 第66-67页 |
| ·金刚石线锯的y向位移与进给系统y向位移的关系 | 第67页 |
| ·实验结果与理论建模计算结果对比 | 第67-68页 |
| ·金刚石线切割机进给系统结构改进建议 | 第68-71页 |
| ·考虑增加气缸的刚度 | 第69-70页 |
| ·考虑增加滚珠丝杠副传动系统的轴向刚度 | 第70-71页 |
| ·禁止加工频率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5页 |
|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