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8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和文章的创新点 | 第10-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3-15页 |
| ·保障性住房概述 | 第15-18页 |
| ·保障性安居工程介绍 | 第15页 |
| ·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 第15-16页 |
| ·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中山市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现状 | 第18-28页 |
| ·中山市住房保障制度体系概况 | 第18页 |
| ·中山市保障性住房新旧共存的特点 | 第18-21页 |
| ·中山市旧的公租房概况 | 第19页 |
| ·中山市新型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 | 第19-21页 |
| ·中山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及运营管理特点 | 第21-28页 |
| ·中山市保障性住房的优势 | 第21-22页 |
| ·中山市 J 公司简介 | 第22-25页 |
| ·中山保障性住房租金定价标准和情况 | 第25-27页 |
| ·J 公司的保障性住房资金管理模式 | 第27-28页 |
| ·中山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 第28页 |
| 第三章 中山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 第28-38页 |
| ·存在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 ·准入与退出机制不健全 | 第29-31页 |
| ·准入资格真实性难以核实 | 第29-30页 |
| ·退出机制无保障 | 第30-31页 |
| ·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 第31-32页 |
| ·制度体系的建立未与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相匹配 | 第31页 |
| ·制度和政策的建设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 第31-32页 |
| ·违规犯法成本过低,无法做到有效监管 | 第32页 |
| ·保障性住房小区商业化物业管理水平不足 | 第32-33页 |
| ·保障房信息化建设落后 | 第33页 |
| ·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批效率低 | 第33-35页 |
| ·J 公司在保障性住房租金收取中存在的困难 | 第35页 |
| ·地方政府和“转租牟利者”之间存在的博弈问题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解决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问题的路径设计与对策与思考 | 第38-48页 |
| ·强化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的顶层设计 | 第38-41页 |
| ·完善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保障制度供给 | 第38-40页 |
| ·提高保障性住房法制的惩处力度 | 第40-41页 |
| ·完善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的监管机制 | 第41-46页 |
| ·确定更加合理的住房保障范围 | 第41-42页 |
| ·更加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方式 | 第42页 |
| ·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补贴力度 | 第42页 |
| ·加强保障性住房准入资格监管 | 第42-43页 |
| ·完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 | 第43-44页 |
| ·提升信息监督管理水平 | 第44-46页 |
| ·建立完善的道德约束体系 | 第46页 |
|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