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及提出问题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提出问题 | 第10页 |
| ·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生态建筑节能的分析研究 | 第15-27页 |
| ·生态建筑的概念 | 第15-19页 |
|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 ·生态建筑 | 第16-19页 |
| ·生态建筑的实例分析 | 第19-26页 |
| ·本土生态建筑 | 第19-23页 |
| ·技术生态建筑 | 第23-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村镇住宅节能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7-51页 |
| ·建筑围护结构对村镇住宅节能的影响 | 第27-39页 |
| ·建筑外墙保温 | 第27-35页 |
| ·建筑屋面保温隔热技术 | 第35-37页 |
| ·建筑门窗保温隔热技术 | 第37-39页 |
| ·建筑分区、体型及室内环境对村镇住宅节能的影响 | 第39-48页 |
| ·建筑分区对村镇住宅节能的影响 | 第39-43页 |
| ·建筑体型对村镇住宅节能的影响 | 第43-46页 |
| ·室内环境对村镇住宅节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建筑设备对村镇住宅节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建筑中水的回收利用 | 第48-49页 |
| ·推广沼气发酵技术 | 第49-50页 |
| ·推广应用节能照明、浅表地热能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4 村镇住宅节能的评价体系 | 第51-66页 |
| ·美国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 第51-52页 |
| ·德国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 第52-54页 |
| ·日本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 第54-57页 |
| ·丹麦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 第57-59页 |
|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村镇住宅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59-65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59-64页 |
|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村镇住宅节能设计的实例分析 | 第66-78页 |
| ·项目背景 | 第66-67页 |
| ·生态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 第67-72页 |
| ·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的有效性 | 第72-77页 |
| ·总结 | 第77-7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 ·主要结论 | 第78页 |
| ·展望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附录A | 第84-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