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5铝合金应力腐蚀开裂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7075 铝合金概述 | 第13页 |
| ·7075 铝合金腐蚀类型 | 第13-14页 |
| ·7075 铝合金应力腐蚀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弱键理论 | 第15页 |
| ·氢与位错的交互作用理论 | 第15页 |
| ·氢致滞后塑性变形理论 | 第15页 |
| ·“Mg-H”复合体理论 | 第15-16页 |
| ·研究应力腐蚀的方法 | 第16-1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 | 第21-33页 |
| ·实验材料及准备 | 第21-22页 |
| ·实验步骤 | 第22-23页 |
| ·SECM 观察断口形貌 | 第23页 |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3-32页 |
| ·应变速率的选择 | 第23-24页 |
| ·腐蚀介质的影响 | 第24-28页 |
| ·极化电位的影响 | 第28-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电化学实验 | 第33-43页 |
| ·引言 | 第33-37页 |
| ·极化曲线 | 第37-38页 |
| ·交流阻抗 | 第38-40页 |
| ·动载荷下材料的阻抗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4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实验 | 第43-58页 |
| ·引言 | 第43-47页 |
| ·SECM 的发展简史 | 第43页 |
| ·SECM 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43-47页 |
| ·SECM 的研究进展 | 第47-50页 |
| ·SECM 探针的发展 | 第47-48页 |
| ·SECM 的应用 | 第48-50页 |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50-51页 |
| ·7075 铝合金原位腐蚀的 SECM 行为 | 第51-55页 |
| ·7075 铝合金的逼近曲线 | 第51-52页 |
| ·7075 铝合金 SECM 图谱分析 | 第52-53页 |
| ·腐蚀形貌分析 | 第53-55页 |
| ·7075 铝合金充氢试样的 SECM 研究 | 第55-56页 |
| ·试样的制备 | 第55页 |
| ·电化学充氢 | 第55页 |
| ·充氢后 SECM 实验 | 第55页 |
| ·SECM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 ·SECM 实验注意事项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第5章 氢渗透实验 | 第58-70页 |
| ·引言 | 第58-59页 |
| ·实验原理 | 第59-61页 |
| ·实验装置 | 第61-64页 |
|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64-65页 |
| ·氢渗透电流测定 | 第6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5-69页 |
| ·镀镍层厚度对氢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65-67页 |
| ·充氢电流密度对氢渗透系数的影响 | 第67-68页 |
| ·7075 铝合金氢渗透电流测定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详细摘要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