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 ·综述 | 第10-15页 |
| ·天麻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 ·天麻的种类与分布 | 第10页 |
| ·天麻对环境的要求 | 第10页 |
| ·天麻有性繁殖 | 第10-11页 |
| ·天麻的生活史 | 第11页 |
| ·天麻种子采收与保存 | 第11页 |
| ·天麻的营养研究 | 第11页 |
| ·天麻的化学成分 | 第11-12页 |
| ·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功效主治 | 第12页 |
| ·天麻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天麻与蜜环菌关系 | 第13-15页 |
| ·长白山乌杆天麻栽培技术 | 第15-17页 |
| ·天麻平地栽培技术 | 第15页 |
| ·林下两层天麻栽培技术 | 第15页 |
| ·林下营养繁殖天麻栽培技术 | 第15-16页 |
| ·林下有性繁殖天麻栽培技术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不同因素对蜜环菌影响研究 | 第17-18页 |
| ·不同基质对蜜环菌影响研究 | 第17-18页 |
| ·不同基质配方 | 第17页 |
| ·方法 | 第17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17-18页 |
| ·不同菌材对蜜环菌影响研究 | 第18页 |
| ·菌材的选择 | 第18页 |
| ·方法 | 第18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18页 |
| 第三章 不同环境条件对天麻生长影响研究 | 第18-25页 |
| ·高温贮存对天麻的种麻出苗情况研究 | 第18-20页 |
| ·材料 | 第19页 |
| ·方法 | 第19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19-20页 |
| ·切口对天麻种栽出芽数的影响研究 | 第20-22页 |
| ·材料 | 第20页 |
| ·方法 | 第20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20-22页 |
| ·天麻地上生长量研究 | 第22-23页 |
| ·材料 | 第22页 |
| ·方法 | 第22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22-23页 |
| ·天麻不同时期动态生长研究 | 第23-25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方法 | 第23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23-25页 |
| 第四章 天麻地上部分生长物候期调查研究 | 第25-27页 |
| ·材料 | 第25页 |
| ·方法 | 第25-26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26-27页 |
| 第五章 天麻有性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 第27-30页 |
| ·不同密度萌发菌拌种对天麻有性繁殖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27-29页 |
| ·材料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28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28-29页 |
| ·不同密度种子拌种对天麻有性繁殖质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29-30页 |
| 第六章 天麻素含量测定研究 | 第30-33页 |
| ·材料 | 第30页 |
| ·色谱条件及溶液制备色谱条件 | 第30-31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31-33页 |
|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3-35页 |
| ·结果 | 第33-34页 |
| ·不同因素对蜜环菌影响研究 | 第33页 |
| ·不同环境条件对天麻生长影响研究 | 第33页 |
| ·天麻地上部分生长物候期调查研究 | 第33-34页 |
| ·天麻有性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 第34页 |
| ·天麻素含量测定研究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页 |
| ·创新点 | 第34-35页 |
| ·本论文首次对长白山有机栽培乌杆天麻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 第34页 |
| ·本论文首次系统总结出了长白山乌杆天麻的栽培技术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 附图 | 第39-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