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三)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1. 国外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 | 第13-14页 | 
| 2. 国内关于闲暇教育的研究 | 第14-16页 | 
| 3. 关于农民闲暇教育研究现状的综述 | 第16-17页 | 
| 4.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 (二)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 1. 终身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 2. 闲暇时间理论 | 第21-23页 | 
| 二、农民闲暇教育对“三农”的意义分析 | 第23-25页 | 
| (一) 农民闲暇教育对农村的意义 | 第23-24页 | 
| (二) 农民闲暇教育对农业的意义 | 第24页 | 
| (三) 农民闲暇教育对农民的意义 | 第24-25页 | 
| 三、开展农民闲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31页 | 
| (一) 农民闲暇时间结构不合理,闲暇活动单一 | 第25-27页 | 
| (二) 农民闲暇意识淡薄,对闲暇活动不重视 | 第27-28页 | 
| (三) 农民掌握的闲暇技能较少 | 第28页 | 
| (四) 农民闲暇消费支出较少 | 第28-31页 | 
| 四、农民闲暇教育的现状 | 第31-36页 | 
| (一) 依托乡镇成人学校对农民进行闲暇教育 | 第32页 | 
| (二) 依托当地中小学校、村委会对农民实施闲暇教育 | 第32-33页 | 
| (三) 政府组织农民参加体育娱乐竞技等活动 | 第33-34页 | 
| (四) 农民自发组织团体开展活动 | 第34页 | 
| (五) 针对农民具体情况开展不同的活动 | 第34-36页 | 
| 五、目前我国农民闲暇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41页 | 
| (一) 外部条件对农民闲暇教育的制约 | 第36-38页 | 
| 1. 政府导向和监督存在问题 | 第36-37页 | 
| 2. 政策法规不健全 | 第37页 | 
| 3. 资金投入较少 | 第37页 | 
| 4. 基础设施匮乏 | 第37-38页 | 
| (二) 内部因素对农民闲暇教育的制约 | 第38-41页 | 
| 1. 农民闲暇意识淡薄 | 第38-39页 | 
| 2. 缺乏专业的闲暇教育工作者 | 第39页 | 
| 3. 农民文化程度不高 | 第39-41页 | 
| 六、推进农民闲暇教育的策略研究 | 第41-46页 | 
| (一) 加强政府对农民闲暇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投入支持 | 第41页 | 
| (二) 加强成人闲暇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 第41-42页 | 
| (三) 加强农村硬件设施建设 | 第42-43页 | 
| (四) 加强对农民闲暇教育的宣传引导 | 第43页 | 
| (五) 加强农民闲暇活动技能的学习 | 第43-44页 | 
| (六) 依托农村示范户带头开展活动 | 第44页 | 
| (七) 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 | 第44-46页 | 
| 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关于农民闲暇生活和闲暇教育现状的访谈提纲 | 第50-5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