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乳酸菌抑真菌的研究概况 | 第11-21页 |
·乳酸菌抑真菌 | 第13页 |
·乳酸菌抑真菌的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温度 | 第13-14页 |
·培养时间 | 第14页 |
·营养物质 | 第14-15页 |
·溶液pH值 | 第15页 |
·乳酸菌所产抗真菌的代谢物质 | 第15-20页 |
·有机酸 | 第15-17页 |
·酚类化合物 | 第17页 |
·羟基脂肪酸 | 第17-18页 |
·过氧化氢 | 第18页 |
·罗氏菌素 | 第18-19页 |
·蛋白质类化合物 | 第19-20页 |
·已在食品中应用的天然防腐剂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抑真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21-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1-23页 |
·西藏灵菇来源 | 第21页 |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西藏灵菇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西藏灵菇的活化 | 第23页 |
·西藏灵菇乳的制备 | 第23页 |
·西藏灵菇菌种的分离 | 第23页 |
·指示菌的分离、纯化 | 第23页 |
·抑菌株的初筛 | 第23-24页 |
·霉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双层琼脂法测抑菌活性 | 第24页 |
·抑菌株的复筛 | 第24-25页 |
·无细胞发酵上清液的制备 | 第24页 |
·浓缩10倍无细胞发酵液的制备 | 第24页 |
·抑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 | 第24页 |
·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24-25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5-28页 |
·西藏灵菇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25页 |
·西藏灵菇的活化 | 第25页 |
·西藏灵菇乳的制备 | 第25页 |
·西藏灵菇菌种的分离 | 第25页 |
·指示菌的分离、纯化 | 第25页 |
·抑菌株的初筛 | 第25-26页 |
·霉菌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25页 |
·双层琼脂法测抑菌活性 | 第25-26页 |
·抑菌株的复筛 | 第26-28页 |
·浓缩10倍无细胞发酵液抑菌活性测定 | 第26页 |
·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菌株的鉴定 | 第28-41页 |
·试验材料 | 第28-30页 |
·主要试剂 | 第28-29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3页 |
·抑菌株的鉴定 | 第30-32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30页 |
·核糖体基因指纹鉴定 | 第30-31页 |
·抑菌株16S rDNA同源性鉴定 | 第31-32页 |
·指示菌的鉴定 | 第32-33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32页 |
·真菌26/28S rDNA同源性鉴定 | 第32-33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33-41页 |
·抑菌株的鉴定 | 第33-37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33页 |
·核糖体基因指纹鉴定 | 第33-35页 |
·抑菌株16S rDNA同源性鉴定 | 第35-37页 |
·指示菌的鉴定 | 第37-41页 |
·形态学鉴定 | 第37-39页 |
·真菌26/28S rDNA同源性鉴定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抑菌株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特性研究 | 第41-48页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主要试剂 | 第4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UPLC分析比较13、25号抑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 | 第41-42页 |
·排除低pH值抑制作用及pH稳定性 | 第42页 |
·排除过氧化氢抑制作用及热稳定性 | 第42页 |
·蛋白酶敏感性检测 | 第42页 |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 | 第42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实验 | 第42-43页 |
·抑菌谱检测 | 第43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43-48页 |
·UPLC分析比较13、25号抑菌株的抑菌活性物质 | 第43-44页 |
·排除低pH值抑制作用及pH稳定性 | 第44-45页 |
·排除过氧化氢抑制作用及热稳定性 | 第45页 |
·蛋白酶敏感性检测 | 第45-46页 |
·紫外吸收光谱检测 | 第46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实验 | 第46-47页 |
·抑菌谱检测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抑菌机理初步研究及抑菌株在酸奶中的应用 | 第48-54页 |
·试验材料 | 第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抑菌机理初步研究 | 第48页 |
·抑菌株与常用生产菌株的比较 | 第48页 |
·抑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菌发酵 | 第48-49页 |
·混配有抑菌株的发酵酸乳的防霉效果 | 第49-50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50-54页 |
·抑菌机理初步研究 | 第50-51页 |
·抑菌株与常用生产菌株的比较 | 第51-52页 |
·抑菌株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菌发酵 | 第52-53页 |
·混配有抑菌株的发酵酸乳的防霉效果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