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内容与结构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 | 第16-28页 |
·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产学研合作内涵 | 第16页 |
·产学研合作主体及特点 | 第16-17页 |
·产学研合作的动因 | 第17-18页 |
·知识链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知识链的定义及特征 | 第18-19页 |
·知识链模型 | 第19-21页 |
·知识链管理 | 第21-23页 |
·生态势的相关理论 | 第23-25页 |
·势的内涵和逻辑定义 | 第23页 |
·势科学的原理和逻辑框架 | 第23-24页 |
·生态势的内涵和逻辑定义 | 第24-25页 |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 第25-28页 |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观点 | 第25-26页 |
·系统动力学构模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Vensim软件概述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生态势理论的产学研知识链管理模型的分析与构建 | 第28-42页 |
·我国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8-31页 |
·以生态势为视角研究产学研知识链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影响产学研知识链管理的生态因子 | 第32-34页 |
·产学研知识链管理生态因子的界定 | 第32-33页 |
·影响产学研知识链管理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 | 第33-34页 |
·基于生态势的产学研知识链管理模型构建 | 第34-35页 |
·基于生态势理论的产学研知识链管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5-42页 |
·基于生态势的产学研知识链管理的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基于生态势的产学研知识链管理的动态模型构建 | 第36-42页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第42-62页 |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第42-48页 |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42页 |
·蒙牛产学研知识链管理现状与数据来源 | 第42-44页 |
·蒙牛产学研合作状况评价 | 第44-48页 |
·模型仿真 | 第48-54页 |
·模型设置 | 第48-50页 |
·模型主要方程及说明 | 第50-52页 |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 第52-54页 |
·仿真结果及灵敏度分析 | 第54-62页 |
·参与者维度 | 第54-56页 |
·组织维度 | 第56-60页 |
·项目特性维度 | 第60-62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2页 |
第五章 基于生态势的产学研知识链管理对策与建议 | 第62-71页 |
·加强产学研知识链参与种群的选择力度与交流 | 第63-66页 |
·选择能够提高知识链运行效率的产学研合作伙伴 | 第63-65页 |
·在知识链的每个环节加强科研方、教学方与企业间的沟通 | 第65-66页 |
·优化产学研知识链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 第66-69页 |
·解决好产学研合作中知识链组织的利益分配问题 | 第66-67页 |
·优化产学研知识链的监督约束机制 | 第67-69页 |
·加大产学研知识链运行中的创新投入,提高知识产品化成功率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本文结论 | 第71-72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72页 |
·本文不足与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