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比较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清代《聊斋志异》评点概说 | 第8页 |
二、 清代《聊斋志异》评点归类 | 第8-9页 |
三、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王士祯、但明伦《聊斋志异》接受比较 | 第12-25页 |
第一节 人生态度比较 | 第13-17页 |
一、 王士祯:位居台阁,难解“孤愤书” | 第13-15页 |
二、 但明伦:宦海沉浮,“传作者苦心”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文学观念比较 | 第17-24页 |
一、 文体观:“意在言外”与“章法严密” | 第18-21页 |
二、 小说观:“姑妄言之”与“叙次渊古”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王士祯、但明伦文学批评方法比较 | 第25-34页 |
第一节 “王评”——审美印象式 | 第25-29页 |
一、 批评指向:“言有尽而意无穷” | 第26-27页 |
二、 批评标准:“典、远、谐、则” | 第27-28页 |
三、 批评语言:诗化语言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但评”——文本细读式 | 第29-33页 |
一、 “文成于难” | 第29-30页 |
二、 “词为文骨” | 第30-31页 |
三、 “草蛇灰线法”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王士祯、但明伦《聊斋志异》评点价值比较 | 第34-45页 |
第一节 传播价值比较 | 第34-38页 |
一、 “王评”——“第一读者”,以“名”传之 | 第35-37页 |
二、 “但评”——“文法评点”,以“法”传之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理论价值比较 | 第38-44页 |
一、 小说虚构性:“传闻异辞”与“情缘所结” | 第39-40页 |
二、 小说叙事性:“余韵”与“文势”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