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课题来源、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一、 国外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 第13-14页 |
(二) 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第14-15页 |
(三) 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 | 第15-16页 |
(四) 梯度转移理论 | 第16-17页 |
(五) 威廉姆逊的倒“U”型经济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二、 国内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一) 梯度转移理论的运用与反梯度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二) 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 第19-20页 |
(三) 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 第20-21页 |
三、 国内外回波效应与扩散效应研究评析 | 第21-23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场力模型的回波效应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 | 第24-37页 |
一、 场力模型 | 第24-26页 |
二、 回波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26-29页 |
三、 实证分析 | 第29-36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场力模型的扩散效应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 | 第37-49页 |
一、 扩散效应的两种方式 | 第37-38页 |
二、 扩散效应的作用机理 | 第38-41页 |
三、 实证分析 | 第41-48页 |
四、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场力模型分析的福建省经济发展管理对策 | 第49-62页 |
一、 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问题 | 第49-54页 |
(一) 福建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49-51页 |
(二) 福建省与周边省份经济发展比较 | 第51-54页 |
二、 基于场力模型分析的福建省经济发展管理对策 | 第54-61页 |
(一) 提高低位区城市环境特征值 E(t)的思路与对策 | 第55-57页 |
(二) 减小低位区城市与高位区城市的心理距离 d(t)的思路与对策 | 第57-59页 |
(三) 提高低位区城市质量 Q(t)的思路与对策 | 第59-61页 |
三、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一、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