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图表清单 | 第13-1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1页 |
| ·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研究 | 第19-25页 |
| ·自保护药芯焊丝的保护机理 | 第19-22页 |
| ·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熔滴过渡 | 第22-25页 |
| ·高铬铸铁耐磨堆焊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25-28页 |
| ·堆焊合金的成分、组织与耐磨性 | 第25-26页 |
| ·堆焊合金磨损机理 | 第26-28页 |
| ·堆焊材料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8-31页 |
| ·堆焊温度场与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现状 | 第28-30页 |
| ·辊压机工作应力有限元分析现状 | 第30-31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研制 | 第32-51页 |
|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配方设计及其自保护机制 | 第32-37页 |
|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配方设计 | 第32-35页 |
|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自保护机制 | 第35-37页 |
|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飞溅率研究 | 第37-4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 ·药芯组分的一次回归正交设计及实验结果 | 第38-39页 |
| ·飞溅的主要类型 | 第39-43页 |
| ·药芯组分影响飞溅率的机理 | 第43-46页 |
|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环保性能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熔滴过渡 | 第51-95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熔滴过渡形态 | 第52-65页 |
| ·熔滴过渡的基本特点 | 第53-57页 |
| ·熔滴过渡中特有的“渣溅”现象 | 第53-56页 |
| ·熔滴过渡中的“潜弧”现象 | 第56-57页 |
| ·熔滴过渡形态的分类 | 第57-65页 |
| ·排斥过渡 | 第57-60页 |
| ·表面张力过渡 | 第60-62页 |
| ·颗粒过渡 | 第62-63页 |
| ·爆炸过渡 | 第63-65页 |
| ·熔滴过渡形态对电弧形态的影响 | 第65-70页 |
| ·排斥过渡对电弧形态的影响 | 第65-67页 |
| ·表面张力过渡对电弧形态的影响 | 第67-68页 |
| ·颗粒过渡对电弧形态的影响 | 第68-70页 |
| ·爆炸过渡对电弧形态的影响 | 第70页 |
| ·熔滴过渡形态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 第70-94页 |
| ·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70-89页 |
| ·小焊接参数下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电弧信号测试 | 第70-74页 |
| ·大焊接参数下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的电弧信号测试 | 第74-77页 |
| ·电流对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焊接电弧物理的影响 | 第77-84页 |
| ·电压对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焊接电弧物理的影响 | 第84-89页 |
| ·药芯组分的影响 | 第89-94页 |
| ·石墨的影响 | 第89-92页 |
| ·锰粉的影响 | 第92-93页 |
| ·硼铁的影响 | 第93-94页 |
| ·铝镁合金的影响 | 第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四章 堆焊用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 Fe-Cr-B-C 合金系研究 | 第95-111页 |
| ·引言 | 第95-96页 |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96-97页 |
| ·石墨对堆焊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97-99页 |
| ·B 对堆焊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99-107页 |
| ·B 对 Fe-Cr-C 堆焊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99-102页 |
| ·B 对 Fe-Cr-Ti-C 堆焊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102-107页 |
| ·硼铁和石墨的不同配比对堆焊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第五章 Ti 和 Nb 强化 Fe-Cr-B-C 系耐磨堆焊合金 | 第111-131页 |
| ·引言 | 第111页 |
| ·试验方法 | 第111-113页 |
| ·Ti 强化 Fe-Cr-B-C 系耐磨堆焊合金 | 第113-121页 |
| ·Ti 对 Fe-Cr-B-C 系堆焊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113-117页 |
| ·Fe-Cr-B-C 堆焊合金中 TiC 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 第117-118页 |
| ·Ti 对堆焊合金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 第118-121页 |
| ·Nb 强化 Fe-Cr-B-C 系耐磨堆焊合金 | 第121-130页 |
| ·Nb 对 Fe-Cr-B-C 系堆焊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121-126页 |
| ·Nb 对 Fe-Cr-B-C 系堆焊合金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 第126-1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 第六章 无渣自保护药芯焊丝辊压机辊面堆焊制造工艺设计 | 第131-150页 |
| ·引言 | 第131页 |
| ·辊压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31-135页 |
| ·辊压机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131-132页 |
| ·材料的特性参数 | 第132-133页 |
| ·定解条件 | 第133-134页 |
| ·焊接热源的施加 | 第134页 |
| ·载荷工况的加载 | 第134-135页 |
| ·生死单元技术 | 第135页 |
| ·辊体堆焊温度场模拟分析 | 第135-139页 |
| ·三种条件下温度场的比较 | 第135-136页 |
| ·堆焊过程热循环曲线分析 | 第136-139页 |
| ·应力有限元模拟 | 第139-145页 |
| ·热弹塑性理论 | 第139-141页 |
| ·热力耦合分析 | 第141-142页 |
| ·力学边界条件加载 | 第142页 |
| ·堆焊应力场分布 | 第142-143页 |
| ·堆焊应力分析 | 第143-145页 |
| ·工作应力与堆焊应力的耦合分析 | 第145-148页 |
| ·耦合应力场分布 | 第146-147页 |
| ·耦合应力分析 | 第147-1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50-153页 |
| ·结论 | 第150-15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52-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3-162页 |
| 致谢 | 第162-164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