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板发动机引射模态混合增强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3-14页 |
·RBCC 工作过程 | 第14-15页 |
·RBCC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RBCC 关键技术研究状况 | 第16-23页 |
·机体一体化研究 | 第16-17页 |
·引射模态研究 | 第17-18页 |
·冲压/超燃模态研究 | 第18-19页 |
·纯火箭发动机研究 | 第19页 |
·热保护及冷却技术研究 | 第19页 |
·混合技术及其研究概况 | 第19-23页 |
·论文思路及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支板发动机引射模态评价指标 | 第24-29页 |
·引射模态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 第24-25页 |
·支板发动机引射模态与普通引射器比较 | 第25页 |
·性能评价指标 | 第25-28页 |
·截面混合系数 | 第25-26页 |
·截面平均总压 | 第26-27页 |
·流向涡 | 第27页 |
·引射系数 | 第27-28页 |
·增压比 | 第28页 |
·推力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支板发动机混合增强数值仿真研究 | 第29-69页 |
·物理模型和模型校验 | 第29-36页 |
·软硬件条件 | 第29-30页 |
·物理模型 | 第30-32页 |
·网格和边界条件 | 第32-34页 |
·仿真策略 | 第34页 |
·网格无关性验证 | 第34-35页 |
·模型校验 | 第35-36页 |
·混合增强装置 | 第36-40页 |
·混合增强装置设计 | 第37-38页 |
·混合增强原理 | 第38-40页 |
·混合增强装置对支板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40-56页 |
·混合增强方案对流场流态的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混合增强方案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 第43-53页 |
·混合增强方案对推力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混合增强方案对增压比及压力损失的影响 | 第54-55页 |
·混合增强方案对引射系数的影响 | 第55-56页 |
·不同来流参数对支板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56-67页 |
·一次流马赫数对支板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56-61页 |
·一次流总压对支板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61-64页 |
·二次流马赫数对支板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混合增强试验研究 | 第69-81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69-74页 |
·试验研究系统 | 第69-70页 |
·试验件设计 | 第70-72页 |
·供气系统 | 第72页 |
·测控系统 | 第72-74页 |
·不同方案下混合效果的试验研究 | 第74-76页 |
·试验内容和试验过程 | 第74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4-76页 |
·不同来流参数下混合效果的试验研究 | 第76-79页 |
·试验内容和试验过程 | 第76-77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79页 |
·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混合增强装置下的燃烧数值仿真研究 | 第81-88页 |
·仿真模型及来流参数 | 第8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1-86页 |
·混增装置对燃烧流场流态的影响 | 第81-84页 |
·混增装置对混合效果的影响 | 第84-85页 |
·混增装置对总温的影响 | 第85页 |
·混增装置对推力性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88-89页 |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