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耐贮藏番茄F1比较试验及番茄种质资源调查与评价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5页 |
1 课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2 前人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果实成熟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乙烯与果实的成熟衰老 | 第13-16页 |
·相关细胞壁水解酶与番茄果实成熟软化 | 第16-17页 |
·番茄成熟突变体研究 | 第17-18页 |
·耐贮藏番茄育种进展 | 第18-22页 |
·植物基因工程与番茄耐贮藏研究应用 | 第18-20页 |
·成熟突变体在番茄耐贮藏育种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番茄耐贮性的遗传背景 | 第21-22页 |
·转基因食品及安全性评价 | 第22-23页 |
·种质资源调查与研究 | 第23-24页 |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转基因耐贮藏番茄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 第25-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番茄的栽培和田间管理 | 第26页 |
·农艺性状调查统计 | 第26-27页 |
·番茄果实耐贮藏试验设计 | 第27页 |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27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42页 |
·2012年秋季杂交组合品比试验 | 第27-36页 |
·番茄植物学性状 | 第28-29页 |
·番茄熟性相关性状 | 第29-30页 |
·番茄商品性状 | 第30-31页 |
·番茄果实风味及营养品质 | 第31-32页 |
·番茄产量性状分析 | 第32-33页 |
·番茄乙烯合成量变化 | 第33页 |
·番茄贮藏期间好果率统计 | 第33-34页 |
·番茄贮藏期间失重率统计 | 第34-35页 |
·番茄贮藏期间硬度变化 | 第35-36页 |
·2013年春季杂交组合品比试验 | 第36-42页 |
·番茄植物学性状 | 第36-37页 |
·番茄熟性相关性状 | 第37-38页 |
·番茄商品性状 | 第38-39页 |
·番茄果实风味及营养品质 | 第39-40页 |
·番茄产量性状分析 | 第40-41页 |
·番茄杂交组合好果率调查 | 第41页 |
·茄杂交组合失重率调查 | 第41-4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耐贮藏自交系的筛选 | 第43-49页 |
1 材料方法 | 第43-46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6页 |
·苗期抗生素标记基因Km的检测 | 第43页 |
·分子标记辅助自交系筛选 | 第43-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反义ACO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 | 第46页 |
·抗黄化曲叶病的分子标记检测 | 第46-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鉴定评价 | 第49-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9-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试验地概况和种植方法 | 第49页 |
·番茄性状的调查统计 | 第49-50页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植物学性状 | 第51页 |
·果实商品性状 | 第51-52页 |
·花和花序性状调查 | 第52页 |
·果实相关性状调查 | 第52-53页 |
·番茄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番茄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 第54-56页 |
3 章节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57-59页 |
1 转基因耐贮藏自交系的选育 | 第57页 |
2 转基因耐贮藏自交系的品种比较试验 | 第57-58页 |
3 种质资源调查评价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附录1 番茄性状调查标准和方法 | 第64-66页 |
附录2 杂交组合及编号 | 第66-67页 |
附录3 植物CTAB小量法提取DNA步骤 | 第67-68页 |
附录4 种质资源性状调查 | 第68-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