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重建与民族国家新生--现代文学思潮与主体性批判
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前言 | 第17-26页 |
第一章 专制国家文化与文学重建的基础 | 第26-60页 |
第一节 传统文化的地位及其历史走向 | 第26-35页 |
第二节 古代文学的体裁序列及其功能分工 | 第35-47页 |
第三节 文化沉沦与民族国家迷失 | 第47-60页 |
第二章 旧国家败亡与传统文学式微 | 第60-112页 |
第一节 末世景象与士大夫的省思 | 第60-77页 |
第二节 经世致用思潮与近代诗文的新变 | 第77-85页 |
第三节 “武化”实践与“文化”的救赎 | 第85-97页 |
第四节 晚清民初文学的铺垫与对新民族国家的梦想 | 第97-112页 |
第三章 现代政治发端与新文学发生 | 第112-185页 |
第一节 文学革命思潮与五四文学的建构 | 第113-139页 |
第二节 西方规范确立与“人”的发现 | 第139-162页 |
第三节 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生成与现实主义兴起 | 第162-171页 |
第四节 被遮蔽的源流与被割裂的传承 | 第171-185页 |
第四章 政党分立对抗与文学的选择 | 第185-253页 |
第一节 政党纷争与革命文学的兴盛 | 第186-204页 |
第二节 社会分化与文学分裂对峙 | 第204-226页 |
第三节 西化浪潮的困顿与对人民民主国家的呼唤 | 第226-237页 |
第四节 批判西方与转向社会主义 | 第237-253页 |
第五章 国家统一的前景与战时文学的策略 | 第253-318页 |
第一节 民族国家主义思潮与文学优秀传统修复 | 第254-285页 |
第二节 民族国家文学意识建立与党派文艺政策产生 | 第285-298页 |
第三节 文学战时体制的形成与单一文学的端倪 | 第298-312页 |
第四节 民国覆亡与滞后的文学转换 | 第312-318页 |
结论 | 第318-321页 |
参考文献 | 第321-331页 |
后记 | 第331-3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