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现代性文化视野下的文体越界现象 | 第10-16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局限及论文写作思路和框架 | 第16-23页 |
第二章 西方现代性文化与诗歌跨文体现象 | 第23-41页 |
第一节 现代性文化与文体越界现象的发生 | 第23-28页 |
第二节 诗歌文体越界的文化意义 | 第28-41页 |
第三章 中国新诗越界形式及形式观念的阶段性演进 | 第41-64页 |
第一节 五四时期文化新生展望下的文体大解放 | 第42-45页 |
第二节 “增多诗体”:文体借鉴时期新月诗派的尝试性探索 | 第45-52页 |
第三节 现代诗歌文体形式的生长:新诗戏剧化 | 第52-56页 |
第四节 九十年代的综合性写作 | 第56-64页 |
第四章 新诗文体越界形式的形态层次和艺术美感 | 第64-105页 |
第一节 自由体诗和散文诗 | 第64-77页 |
第二节 非个人化抒情原则和小说技巧 | 第77-86页 |
第三节 充满戏剧张力的诗歌 | 第86-105页 |
第五章 新诗文体越界形式的文化内涵 | 第105-142页 |
第一节 散文化诗歌体式的文化主题:个性精神与社会启蒙 | 第105-114页 |
第二节 小说形式的叙事:历史的个人化 | 第114-131页 |
第三节 现代诗歌精神与戏剧文体的内和:辩证、包容、多元 | 第131-142页 |
第六章 新诗文体越界形式与传统的关联 | 第142-166页 |
第一节 传统诗歌句法、结构的运用——以废名诗为例 | 第142-149页 |
第二节 古典诗歌意境的现代性转化 | 第149-158页 |
第三节 诗歌写实精神的延续 | 第158-166页 |
结语 | 第166-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80页 |
致谢 | 第180-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