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3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3页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二)研究的难点 | 第14页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 | 第15-20页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分类 | 第16页 |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16-19页 |
(四)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危害 | 第19-20页 |
二、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 | 第20-23页 |
(一)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概念 | 第20页 |
(二)建立和完善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意义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3-28页 |
一、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现状 | 第23页 |
二、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一)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二)政府应对环境纠纷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三、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一)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第25-26页 |
(二)环保部门执法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26页 |
(三)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环保机制 | 第26-27页 |
(四)政府缺乏有效的回应机制 | 第27页 |
(五)缺乏民众环境权救济机制 | 第27页 |
(六)环境预警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完善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对策 | 第28-36页 |
一、完善政府环境保护机制 | 第28-33页 |
(一)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科学考核机制 | 第28-29页 |
(二)建立环境执法监管长效机制 | 第29-30页 |
(三)完善公众环境保护的参与机制 | 第30-32页 |
(四)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制 | 第32-33页 |
二、完善政府应对环境问题的工作机制 | 第33-36页 |
(一)完善环境问题协商解决机制 | 第33-34页 |
(二)发挥新媒体正面作用,疏通民众的生态担忧 | 第34页 |
(三)完善环境问题预警机制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致谢 | 第41页 |
个人简历 | 第4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