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深圳市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选题来源及背景第11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第12-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文献综述第15-18页
     ·关于人口密度的研究第15-17页
     ·关于居住区位选择的研究第17-18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20页
   ·章节结构第20-21页
第2章 深圳市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的确定第21-29页
   ·深圳市社区人口分布概况第21-22页
   ·深圳市社区人口密度分析第22-24页
     ·基于建设用地的人口密度第22-23页
     ·基于居住用地的人口密度第23-24页
   ·深圳市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的选取第24-28页
     ·超高密度社区的界定第24-26页
     ·超高密度社区概况第26页
     ·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的筛选第26-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深圳市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特征分析第29-41页
   ·深圳市超高密度居住社区人口特征第29-30页
     ·户籍结构第29页
     ·年龄结构第29-30页
     ·受教育程度第30页
   ·深圳市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空间分布特征第30-33页
     ·深圳市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第30-32页
     ·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空间分布特征第32-33页
   ·深圳市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的构成特征第33-39页
     ·旧村类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第35-36页
     ·小区类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第36-38页
     ·混合类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深圳市超高密度居住社区成因分析第41-54页
   ·人口因素的影响第41页
   ·城市空间因素的影响第41-45页
     ·靠近工作地第41-42页
     ·交通便利第42-44页
     ·中心地段较高的房屋租金第44-45页
   ·社区周围用地功能的影响第45-50页
     ·产业园区附近的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第46-48页
     ·商业圈周边的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第48-50页
   ·社区居住用地的高强度开发第50-53页
     ·旧村类社区的高强度开发第50-51页
     ·小区类社区的高强度开发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典型案例调查分析第54-62页
   ·沙尾社区人口特征第55-56页
     ·户籍结构第55页
     ·年龄结构第55页
     ·受教育程度第55页
     ·职业结构第55-56页
     ·上班出行方式第56页
   ·沙尾社区内部空间特征第56-57页
     ·住宅空间第56-57页
     ·公共环境与配套设施第57页
   ·沙尾社区住房条件调查第57-58页
     ·居住年限第57页
     ·居住理由第57-58页
     ·居住形式第58页
   ·沙尾社区居住满意度第58-60页
     ·住房满意度第58-59页
     ·公共配套设施满意度第59页
     ·社区综合环境满意度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6章 结论与不足第62-66页
   ·主要结论第62-65页
     ·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的主要特征第62-63页
     ·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的形成原因第63-64页
     ·居住人口对超高密度居住社区的满意度第64-65页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65-66页
附录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社会文脉下的城市建成空间变迁--以深圳白石洲塘头村为例
下一篇:空间感知与操作:建筑基础教育中的装配部件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