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概况 | 第12-13页 |
|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第2章 伺服控制系统组成 | 第16-26页 |
| ·控制器系统组成 | 第16-20页 |
| ·驱动器系统组成 | 第20页 |
| ·转台系统组成 | 第20-23页 |
| ·准绝对式光电编码器 | 第20-23页 |
|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 | 第23页 |
| ·永磁电机与光电编码器零点对齐 | 第23页 |
| ·小结 | 第23-26页 |
| 第3章 基于磁场定向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原理 | 第26-36页 |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 ·磁场定向控制原理 | 第28-29页 |
| ·解耦控制实现磁场定向控制 | 第29-30页 |
| ·利用三相正弦电压进行磁场定向控制思想 | 第30-34页 |
|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实时位置确定 | 第31-32页 |
| ·各相桥臂开通顺序设计 | 第32-33页 |
| ·各相开通时间确定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基于磁场定向的交流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的实现方案 | 第36-46页 |
| ·脉宽调制方式介绍 | 第36-40页 |
| ·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 | 第36-37页 |
| ·利用 PCA 应用实现 PWM | 第37-39页 |
| ·死区时间的确定 | 第39-40页 |
| ·软件控制方案的选择 | 第40-41页 |
| ·单 PWM 周期内三相全开 | 第40页 |
| ·单 PWM 周期内实现两相电枢绕组的电流输出 | 第40-41页 |
| ·控制方案中的电流补偿 | 第41-43页 |
| ·三相同时开通时产生的电流误差分析 | 第41-42页 |
| ·三相同时开通时产生的电流误差补偿 | 第42-43页 |
| ·逆变实现方案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5章 控制策略电流补偿 | 第46-66页 |
| ·各相桥臂开通时间与相应电枢绕组电流非正比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 ·测试方案及验证 | 第47-54页 |
| ·测试方案 | 第47-52页 |
| ·测试结果验证 | 第52-54页 |
| ·电流补偿方案 | 第54-65页 |
| ·利用直接波形补偿方案 | 第54-56页 |
| ·利用函数拟合法进行电流波形补偿 | 第56-63页 |
| ·利用查表法进行各相电流补偿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 ·总结 | 第66-67页 |
| ·展望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71-72页 |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