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6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3 国内外关于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研究动态 | 第14-24页 |
| ·国外关于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 ·国内关于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研究动态 | 第15-23页 |
| ·对国内外研究的述评 | 第23-24页 |
|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5页 |
|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者利益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34页 |
| 1 粮食安全 | 第26-29页 |
| ·粮食安全属性 | 第26-27页 |
| ·粮食安全构成要素 | 第27页 |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 | 第27-28页 |
|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 | 第28-29页 |
| 2 粮食生产者利益 | 第29-31页 |
| ·粮食生产者利益的影响因素 | 第30页 |
| ·粮食生产者生产的目标 | 第30-31页 |
| 3 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者利益的相关性 | 第31-34页 |
| ·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者利益的同一性 | 第31-32页 |
| ·提高粮食安全水平,能够促进粮食生产者利益的提高 | 第32页 |
| ·粮食生产者利益的预期,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 第32-33页 |
| ·处理好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者利益的关系,难度较大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对粮食生产者进行利益补偿的依据 | 第34-53页 |
| 1 对粮食生产者进行利益补偿的理论依据 | 第34-36页 |
| ·博弈论 | 第34页 |
| ·公共选择与公共产品理论 | 第34-35页 |
| ·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35页 |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35-36页 |
| ·机制设计理论 | 第36页 |
| 2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现实依据 | 第36-53页 |
| ·粮食生产比较收益低 | 第36-42页 |
| ·粮食增产,农民不增收 | 第42-47页 |
| ·粮食生产者面临巨大风险 | 第47-50页 |
| ·中国已具备对粮食生产者进行利益补偿的财政经济条件 | 第50-53页 |
| 第四章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利益主体格局分析 | 第53-70页 |
| 1 粮食生产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粮食生产者之间的博弈 | 第53-62页 |
| ·各利益主体的特点及行为方式分析 | 第53-54页 |
|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分析 | 第54-60页 |
| ·政府与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博弈分析 | 第60页 |
|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粮食生产者之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 第60-62页 |
| 2 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的博弈 | 第62-67页 |
|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区域发展失衡 | 第63-64页 |
| ·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利益失衡的原因 | 第64-65页 |
| ·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政府行为博弈分析 | 第65-67页 |
| 3 政府收购与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博弈 | 第67-70页 |
| 第五章 我国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政策的分析 | 第70-82页 |
| 1 我国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的历史变迁 | 第70-72页 |
| ·对粮食消费者补贴 | 第70-71页 |
| ·对粮食生产者间接补贴及粮食流通部门直接补贴 | 第71-72页 |
| ·对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 | 第72页 |
| 2 我国现有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政策 | 第72-75页 |
| ·对粮食生产条件建设的补贴 | 第72-73页 |
| ·对粮食生产资料及工具购买补贴 | 第73页 |
| ·对粮食生产服务的补贴 | 第73-74页 |
| ·农民收益性综合补贴 | 第74页 |
| ·现有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依据 | 第74-75页 |
| 3 对现有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政策效果的案例分析 | 第75-81页 |
|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75-77页 |
| ·数据来源与特征 | 第77-79页 |
| ·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 | 第79-81页 |
| 4 对我国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政策的启示 | 第81-82页 |
| 第六章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国外经验借鉴 | 第82-88页 |
| 1 美国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 | 第82-83页 |
| 2 欧盟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 | 第83-84页 |
| 3 日本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 | 第84-85页 |
| 4 韩国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 | 第85-86页 |
| 5 印度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 | 第86页 |
| 6 国外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启示 | 第86-88页 |
| ·重视粮食生产补贴的重要作用 | 第86-87页 |
|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 | 第87页 |
| ·在进行粮食生产补贴同时,应加强基础性配套措施建设 | 第87-88页 |
| 第七章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构建 | 第88-98页 |
| 1 构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目的及原则 | 第88-90页 |
| ·构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目标 | 第88-89页 |
| ·构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原则 | 第89-90页 |
| 2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构成要素 | 第90-98页 |
|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主体 | 第90-92页 |
|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客体 | 第92-93页 |
|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依据 | 第93-94页 |
|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方式 | 第94-95页 |
|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的标准与资金来源 | 第95-98页 |
| 第八章 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途径 | 第98-106页 |
| 1 中央政府的补偿途径 | 第98-100页 |
| 2 地方政府的补偿途径 | 第100-103页 |
| ·做好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基础信息工作 | 第101页 |
| ·转变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方式 | 第101-102页 |
|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粮食规模化经营 | 第102页 |
| ·提高政策执行者素质 | 第102页 |
| ·注重环境保护,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补偿政策 | 第102-103页 |
| ·构建以利益补偿基金为核心的补偿机制 | 第103页 |
| ·扶持主产区产业发展 | 第103页 |
| 3 粮食加工者的补偿途径 | 第103-104页 |
| 4 粮食消费者的补偿途径 | 第104页 |
| 5 政府收购者的补偿途径 | 第104-106页 |
| ·完善粮食市场宏观调控体系 | 第104-105页 |
| ·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 附录 | 第116-122页 |
| 致谢 | 第122-123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