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4页 |
(一)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发现 | 第10页 |
(二)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研究价值 | 第10-12页 |
1、和林格尔汉墓的地域特点 | 第11页 |
2、汉代长生信仰与汉墓壁画中的宗教艺术 | 第11-12页 |
3、和林格尔汉墓壁画视觉形象符号阐述 | 第12页 |
(三)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 第12-14页 |
二、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传统视觉形象符号 | 第14-24页 |
(一)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视觉形象符号在人物方面的体现 | 第14-16页 |
1、孔子门徒 | 第14页 |
2、圣孝子贤人物故事 | 第14-15页 |
3、出行图 | 第15-16页 |
(二)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视觉形象符号在建筑中的体现 | 第16-18页 |
1、城市图 | 第16页 |
2、阙 | 第16-17页 |
3、渭水桥 | 第17-18页 |
4、胡帐 | 第18页 |
(三)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传统视觉形象符号特征 | 第18-24页 |
1、包罗万象的题材内容 | 第18-19页 |
2、严谨有序的构图技巧 | 第19-20页 |
3、拙朴生动的造型特点 | 第20-22页 |
4、遒劲飞扬的线条和热烈大胆的色彩 | 第22-24页 |
三、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与中原壁画视觉形象符号的联系 | 第24-42页 |
(一) 中原壁画中的传统视觉形象符号特征 | 第24-26页 |
1、战国绘画的传承 | 第24页 |
2、魏晋南北朝壁画的延续与扩展 | 第24-25页 |
3、汉代壁画与唐代壁画的区别与联系 | 第25-26页 |
(二)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与中原壁画视觉形象符号的比较研究 | 第26-38页 |
1、中原文化传播对和林格尔汉墓壁画的影响 | 第27页 |
2、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与中原墓室壁画的区别与联系 | 第27-32页 |
3、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与中原壁画的融合与演变 | 第32-38页 |
(三)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视觉形象符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 第38-42页 |
1、庄园图 | 第38-39页 |
2、乐舞百戏图 | 第39-40页 |
3、祥瑞图 | 第40页 |
4、“仙人骑白象” | 第40页 |
5、立官桂树图 | 第40-41页 |
6、汉代厚葬习俗 | 第41-42页 |
四、和林格尔汉墓壁画视觉形象符号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第42-54页 |
(一)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视觉形象符号的提炼与演变 | 第42-48页 |
1、墓室壁画中祥瑞图的图像提炼与演变 | 第42-46页 |
2、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马的图形提炼与演变 | 第46-47页 |
3、对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马的造型的视觉形象符号演变 | 第47-48页 |
(二)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的视觉形象符号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 第48-54页 |
1、和林格尔汉墓壁画视觉形象符号在现代壁画中的应用 | 第48-50页 |
2、和林格尔汉墓壁画视觉形象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