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18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 第14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课题的实用价值 | 第14页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图像缺陷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15页 |
·论文的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5-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机器视觉技术和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 第18-22页 |
·机器视觉技术 | 第18-19页 |
·机器视觉的介绍 | 第18-19页 |
·机器视觉的国内外应用 | 第19页 |
·图像处理软件 | 第19-20页 |
·图像处理软件的选取 | 第19-20页 |
·图像处理软件的工具 | 第20页 |
·本章总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模具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硬件选型 | 第22-32页 |
·光源的选择 | 第22-25页 |
·光源的照明方式 | 第23-24页 |
·衡量光源好坏的几个指标 | 第24-25页 |
·模具检测系统光源的选取 | 第25页 |
·相机选型 | 第25-27页 |
·工业相机的特点及分类 | 第26页 |
·模具检测系统用到的工业相机 | 第26-27页 |
·镜头选型 | 第27-28页 |
·工控机 | 第28页 |
·图像处理软件 | 第28-31页 |
·本章总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运动模糊图像复原以及处理 | 第32-42页 |
·运动模糊图像退化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运动模糊图像的参数估计 | 第33-36页 |
·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确定 | 第33-35页 |
·图像运动方向和尺度参数估计 | 第35-36页 |
·退化图像复原方法 | 第36-38页 |
·逆滤波复原方法 | 第36-37页 |
·维纳滤波复原方法 | 第37-38页 |
·图像滤波 | 第38-40页 |
·均值滤波器 | 第38-39页 |
·中值滤波器 | 第39-40页 |
·本章总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模板匹配缺陷检测 | 第42-50页 |
·基于灰度特征的模板匹配 | 第42-45页 |
·灰度特征提取 | 第43页 |
·灰度特征匹配 | 第43页 |
·选取变换模型及求取参数 | 第43页 |
·坐标变换与插值 | 第43-44页 |
·基于灰度特征的匹配算法 | 第44-45页 |
·基于几何轮廓特征的模板匹配 | 第45-49页 |
·特征提取 | 第45-48页 |
·基于几何轮廓特征的模板匹配方法 | 第48-49页 |
·本章总结 | 第49-50页 |
第6章 模具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0-62页 |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 第51-52页 |
·图像获取模块 | 第52-53页 |
·图像采集 | 第52页 |
·系统标定 | 第52-53页 |
·图像处理模块 | 第53-58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53-54页 |
·图像缺陷检测 | 第54-58页 |
·IO 通信模块 | 第58-59页 |
·通信方式的选择 | 第58页 |
·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 第58-59页 |
·数据存储模块 | 第59-61页 |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用途 | 第59-60页 |
·用户管理模块 | 第60页 |
·数据库的设计和操作 | 第60-61页 |
·本章总结 | 第61-6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总结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及主要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