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寓扬徽州盐商社会网络研究--以江春为中心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9-13页 |
一、社会网络构建的背景 | 第13-20页 |
(一) 富室称雄推新安 | 第13-15页 |
(二) 交游素来传统久 | 第15-16页 |
(三) 结识精英巧公关 | 第16-17页 |
(四) 底蕴深厚氛围浓 | 第17-20页 |
二、社会网络构建的方式 | 第20-28页 |
(一) 广建园林别墅 | 第20-22页 |
(二) 举办诗文之会 | 第22-24页 |
(三) 组建家班戏台 | 第24-25页 |
(四) 利用藏书交友 | 第25-28页 |
三、社会网络的构成主体 | 第28-41页 |
(一) 师缘网络 | 第28-29页 |
(二) 官宦网络 | 第29-35页 |
(三) 馆宾网络 | 第35-39页 |
(四) 姻亲网络 | 第39-41页 |
四、社会网络构建的影响 | 第41-46页 |
(一) 提升了社会地位和声望 | 第41-42页 |
(二) 促进了扬州城市景观繁荣 | 第42-44页 |
(三) 推动了诗文与曲艺发展 | 第44-45页 |
(四) 促进了文化融合和发展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附录一:江春行年 | 第47-51页 |
附录二:江春社会网络表 | 第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读研期间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