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目的第10页
     ·理论意义第10页
     ·实践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2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2-15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创新点第14-15页
 附图第15-16页
第2章 “数字社区”建设及公众满意度理论第16-27页
   ·社区及“数字社区”建设第16-19页
     ·社区的概念第16-17页
     ·公众服务视角下的“数字社区”建设第17-19页
   ·“数字社区”建设的理论框架第19-24页
     ·“数字社区”建设的特征第19-20页
     ·“数字社区”建设的服务对象第20-21页
     ·“数字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第21-23页
     ·“数字社区”建设的平台第23-24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理论第24-27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内涵第24-25页
     ·“数字社区”的建设成效与公众满意度第25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的影响要素第25-27页
第3章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第27-38页
   ·典型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分析与启示第27-30页
     ·瑞典和美国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第27-28页
     ·欧洲顾客满意指数模型第28页
     ·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第28-29页
     ·典型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启示第29-30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测评变量选取第30-34页
     ·潜在变量选取第30-32页
     ·潜在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第32-33页
     ·可测变量的建立第33-34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分析第34-36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第34-35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特征分析第35-36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适用性分析第36页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测评方法第36-38页
     ·结构方程模型第36-37页
     ·PLS 方法第37-38页
第4章 实证研究以湘潭市雨湖区为例第38-48页
   ·实证研究对象第38页
   ·研究目的第38页
   ·数据收集与处理第38-45页
     ·数据的收集第38-39页
     ·数据的处理第39-41页
     ·样本特征分析第41-42页
     ·“数字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第42-45页
   ·模型验证结果及分析第45-48页
     ·模型验证第45页
     ·结果分析第45-48页
第5章 提高“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的建议第48-54页
   ·有效推行“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测评第48-49页
     ·成立专门的“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测评管理机构第48页
     ·构建合理的“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测评模型第48-49页
     ·设置客观的样本数据容量第49页
     ·建立健全的“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测评监督机制第49页
   ·改善影响“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第49-53页
     ·把握公众期望第49-50页
     ·改进公众感知质量第50-52页
     ·提升“数字社区”建设成熟度第52-53页
   ·着力提高“数字社区”建设的水平第53-54页
     ·大力推进数字化的社区服务第53页
     ·实施“数字社区”建设的服务流程再造第53-5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研究总结第54页
   ·研究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录A 数字社区建设公众满意度研究调查问卷第61-65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冷战后突尼斯政治发展研究
下一篇:社区信息资源配置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