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标识系统的文化性传承与创作研究--以陕西户县为例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 2 标识系统的概述 | 第17-27页 |
| ·标识的概述 | 第17-21页 |
| ·标识的概念与功能 | 第17-18页 |
| ·标识的特征与分类 | 第18-20页 |
| ·标识的雏形及发展历史 | 第20-21页 |
| ·标识系统的概述 | 第21-24页 |
| ·标识系统的定义 | 第21-22页 |
| ·标识系统的分类 | 第22-24页 |
| ·城镇标识系统的功能设计及地位 | 第24-26页 |
| ·标识系统在城镇环境中的功能设计 | 第24-25页 |
| ·标识系统在城镇环境中的地位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城镇标识系统的文化性传承 | 第27-49页 |
| ·城镇标识系统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趋势 | 第27-29页 |
| ·城镇标识的历史渊源 | 第27-28页 |
| ·城镇标识的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 ·城镇标识系统的文化性传承 | 第29-46页 |
| ·城镇标识系统的历史文化传承 | 第29-35页 |
| ·城镇标识系统的地域文化传承 | 第35-43页 |
| ·城镇标识系统的自然生态文化传承 | 第43页 |
| ·城镇标识系统的人文性文化传承 | 第43-44页 |
| ·其他方式的传承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 4 城镇标识系统设计的研究 | 第49-59页 |
| ·城镇标识系统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 第49-52页 |
| ·设计理念 | 第49页 |
| ·设计原则 | 第49-52页 |
| ·城镇标识系统设计的思路 | 第52-53页 |
| ·从自然环境导入 | 第52页 |
| ·从历史积淀导入 | 第52页 |
| ·从地域文化导入 | 第52-53页 |
| ·从城市色彩导入 | 第53页 |
| ·城镇标识系统设计要素与设计程序 | 第53-56页 |
| ·设计要素 | 第53-56页 |
| ·设计程序 | 第56页 |
| ·城镇标识系统设计构成 | 第56-58页 |
| ·标识系统构成框架 | 第56-57页 |
| ·标识系统构成要素 | 第57页 |
| ·标识系统分类设计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 陕西户县标识系统的创作研究 | 第59-77页 |
| ·陕西户县的背景 | 第59-60页 |
| ·陕西户县标识系统设计的分析 | 第60-63页 |
| ·户县地区标识系统的分类 | 第60-61页 |
| ·户县街区的现状分析 | 第61页 |
| ·户县地区街区调查的综合分析与判断 | 第61-63页 |
| ·陕西户县标识系统方案创作 | 第63-71页 |
| ·户县街区标识系统调研分析 | 第63-69页 |
| ·户县标识系统设计的目标确立 | 第69-70页 |
| ·户县标识系统调研总结 | 第70-71页 |
| ·陕西户县东大街方案 | 第71-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6 结语 | 第77-79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7页 |
| ·后续研究及建议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附录 | 第83-85页 |
| 图录 | 第85-87页 |
| 表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