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页 |
·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2-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2 云南农村社会转型及特点 | 第17-24页 |
·社会转型概述 | 第17-18页 |
·社会转型的客观必然性 | 第17页 |
·社会转型的发展动力 | 第17-18页 |
·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 | 第18页 |
·社会转型期云南农村的变化 | 第18-22页 |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 第18-20页 |
·现代农业的发展 | 第20-21页 |
·农村人口流动与结构的变化 | 第21-22页 |
·农民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 第22页 |
·云南农村社会转型的特点 | 第22-23页 |
·特殊性 | 第22页 |
·整体性 | 第22-23页 |
·长期性 | 第23页 |
·云南农村社会转型对新生代女性农民发展的要求 | 第23-24页 |
3 云南新生代女性农民的现状 | 第24-34页 |
·云南新生代女性农民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云南新生代女性农民的调查 | 第24-34页 |
·调查对象与范围 | 第24页 |
·调查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5-34页 |
·文化层次 | 第25-27页 |
·年龄状况 | 第27-28页 |
·经济状况 | 第28-29页 |
·农业生产状况 | 第29页 |
·培训状况 | 第29-31页 |
·家庭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婚姻、生育、闲暇生活等状况 | 第32-33页 |
·自我发展状况 | 第33-34页 |
4 云南新生代女性农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34-42页 |
·云南新生代女性农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总体水平低 | 第34页 |
·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创新意识相对较弱 | 第34-35页 |
·家庭负担较重,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 | 第35页 |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 | 第35-36页 |
·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组织化程度相对较弱 | 第36-37页 |
·闲暇时间较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 第37页 |
·整体素质较低,自我发展空间有限 | 第37-38页 |
·云南新生代女性农民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38-42页 |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 第38页 |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 | 第38-39页 |
·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 第39页 |
·整体素质偏低 | 第39-40页 |
·培训体系不完善 | 第40页 |
·厌农思想严重 | 第40-41页 |
·传统的社会偏见 | 第41-42页 |
5 加速云南新生代女性农民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2-51页 |
·更新思想观念,转变行为方式 | 第42页 |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新生代女性农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第42-45页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43页 |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第43页 |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 第43-45页 |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集约型发展模式 | 第43-44页 |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农业发展 | 第44页 |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速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 第44-45页 |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新生代女性农民的综合素质 | 第45-47页 |
·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 第45-46页 |
·着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 第46页 |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 第46-47页 |
·创新培训内容及模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培训体系 | 第47-48页 |
·增加培训资金的投入 | 第47页 |
·加大培训量 | 第47页 |
·优化培训师资 | 第47页 |
·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 第47-48页 |
·培训形式应多元化 | 第48页 |
·培训层次应多样化 | 第48页 |
·各级政府给予重视,为新生代女性农民提供创业环境 | 第48-49页 |
·健全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发挥妇联的积极作用 | 第49页 |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新生代女性农民闲暇生活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