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问题 | 第10-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问题 | 第11-13页 |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6-17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6-17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8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2 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与内部得热量 | 第20-34页 |
·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耗热量指标发展 | 第20-25页 |
·采暖地区的划定 | 第20-21页 |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的由来对比 | 第21-24页 |
·建筑物内部得热取值的由来 | 第24-25页 |
·居住建筑内部产热源构成 | 第25-32页 |
·人体散热 | 第25-27页 |
·家电设备散热 | 第27-29页 |
·照明散热 | 第29-31页 |
·炊事、生活产热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3 居住建筑内部得热量调查分析 | 第34-44页 |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 第34-35页 |
·调查对象概况与气候特征 | 第34-35页 |
·调查内容 | 第35页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42页 |
·住户基本信息分析 | 第35-38页 |
·人员出入状况和设备使用状况 | 第38-40页 |
·家用设备和照明灯具散热量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4 居住建筑内部得热量的比较分析 | 第44-52页 |
·不同时期居住建筑内部得热量对比分析 | 第44-47页 |
·80 年代居住建筑特征分析 | 第44-45页 |
·2000 以后居住建筑特征分析 | 第45-46页 |
·80 年与 2000 年以后居住建筑内部得热量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现阶段不同质量等级建筑内部得热量对比分析 | 第47-50页 |
·普通户型居住建筑内部得热量分析 | 第48-49页 |
·大户型居住建筑内部得热量分析 | 第49-50页 |
·建筑内部得热量变化对耗热量指标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5 算例分析 | 第52-66页 |
·算例的选定 | 第52-53页 |
·普通质量等级住宅的耗热量指标计算 | 第53-57页 |
·建筑围护结构基本参数 | 第53-54页 |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平均传热系数 | 第54-55页 |
·建筑热工性能判断 | 第55页 |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分析 | 第55-57页 |
·高质量等级住宅的耗热量指标计算 | 第57-61页 |
·建筑围护结构基本参数 | 第57-58页 |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平均传热系数 | 第58-59页 |
·建筑热工性能判断 | 第59页 |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分析 | 第59-61页 |
·不同质量等级住宅的耗热量指标对比分析 | 第61-62页 |
·不同质量等级住宅的耗热量指标取值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6页 |
附录 1 图表目录 | 第76-80页 |
图录 | 第76页 |
表录 | 第76-80页 |
附录 2 调查问卷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