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26页 |
·禽流感概述 | 第18-21页 |
·病原学 | 第18-19页 |
·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微观基础 | 第19-20页 |
·流行病学 | 第20-21页 |
·H9N2 亚型禽流感 | 第21-22页 |
·简介 | 第21页 |
·致病性 | 第21页 |
·检测和防治 | 第21-22页 |
·禽流感疫苗 | 第22-24页 |
·全病毒灭活苗 | 第22-23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23页 |
·重组活载体疫苗 | 第23页 |
·DNA 疫苗 | 第23-24页 |
·表位疫苗 | 第24页 |
·冷适应流感弱毒疫苗 | 第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演化分析 | 第26-51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病毒 | 第26-27页 |
·SPF 鸡胚 | 第27页 |
·扩增测序引物 | 第27-28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病毒克隆纯化 | 第28页 |
·病毒基因组 RNA 提取与反转录 | 第28-29页 |
·PCR 与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29页 |
·序列测定 | 第29页 |
·序列拼接 | 第29-30页 |
·试验结果 | 第30-48页 |
·HA 基因遗传分析 | 第30-34页 |
·NA 基因遗传分析 | 第34-37页 |
·PA、PB1 和 PB2 基因遗传分析 | 第37-42页 |
·NP 基因遗传分析 | 第42-44页 |
·NS 基因遗传分析 | 第44-46页 |
·M 基因遗传分析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第三章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性分析 | 第51-57页 |
·试验材料 | 第51-52页 |
·病毒及标准血清 | 第51页 |
·SPF 鸡胚及 SPF 鸡 | 第51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1-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代表株灭活疫苗的制备 | 第52页 |
·代表株抗体血清的制备 | 第52页 |
·抗原性分析 | 第52页 |
·试验结果 | 第52-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第四章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与细菌单独或混合感染 SPF 鸡的研究 | 第57-64页 |
·试验材料 | 第57页 |
·病毒及菌株 | 第57页 |
·SPF 鸡胚及 SPF 鸡 | 第57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59页 |
·试验动物分组和感染 | 第57-58页 |
·临床观察 | 第58页 |
·病毒和细菌分离 | 第58页 |
·感染鸡 HI 抗体检测 | 第58页 |
·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测定 | 第58-59页 |
·病毒序列鉴定 | 第59页 |
·试验结果 | 第59-62页 |
·临床观察结果 | 第59页 |
·感染鸡病毒及细菌的分离情况 | 第59-61页 |
·感染鸡血清抗体水平 | 第61页 |
·淋巴细胞增殖刺激指数 | 第61-62页 |
·病毒测序鉴定结果 | 第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与细菌单独或混合感染肉鸡的研究 | 第64-81页 |
·试验材料 | 第64页 |
·病毒及菌株 | 第64页 |
·SPF 鸡胚及非免疫肉鸡 | 第64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4页 |
·试验方法 | 第64-65页 |
·试验动物分组 | 第64-65页 |
·临床观察 | 第65页 |
·病毒分离 | 第65页 |
·抗体检测 | 第65页 |
·感染对肉鸡重量的影响 | 第65页 |
·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65页 |
·试验结果 | 第65-79页 |
·临床观察结果 | 第65-66页 |
·病毒的分离情况 | 第66页 |
·血清抗体水平 | 第66页 |
·体重 | 第66-67页 |
·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67-79页 |
·讨论 | 第79-81页 |
第六章 H9N2 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 第81-87页 |
·试验材料 | 第81页 |
·病毒 | 第81页 |
·SPF 鸡胚及 SPF 鸡 | 第81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81页 |
·试验方法 | 第81-82页 |
·HuN33/PR8 株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制备 | 第81-82页 |
·HA 基因和 NA 基因同源性的分析 | 第82页 |
·测定攻毒株病毒的 EID50 | 第82页 |
·病毒株的抗原性分析 | 第82页 |
·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试验 | 第82页 |
·试验结果 | 第82-85页 |
·HA 和 NA 基因的同源率比较 | 第82-84页 |
·病毒株 EID50测定 | 第84页 |
·病毒株抗原性分析 | 第84页 |
·灭活疫苗免疫效力试验 | 第84-85页 |
·讨论 | 第85-8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附录 | 第93-186页 |
附录1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HA 基因组序列 | 第93-101页 |
附录2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NA 基因组序列 | 第101-109页 |
附录3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PA 基因组序列 | 第109-120页 |
附录4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PB1 基因组序列 | 第120-132页 |
附录5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PB2 基因组序列 | 第132-144页 |
附录6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NP 基因组序列 | 第144-152页 |
附录7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NS 基因组序列 | 第152-156页 |
附录8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M 基因组序列 | 第156-162页 |
附录9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HA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 | 第162-165页 |
附录10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NA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 | 第165-168页 |
附录11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PA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 | 第168-171页 |
附录12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PB1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 | 第171-174页 |
附录13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PB2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 | 第174-177页 |
附录14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NP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 | 第177-180页 |
附录15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NS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 | 第180-183页 |
附录16 30 株 H9N2 亚型禽流感病毒 M 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右上为核苷酸,左下为氨基酸) | 第183-186页 |
致谢 | 第186-187页 |
作者简介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