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IPv6 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IPv6 组播地址分配研究现状 | 第12页 |
·IPv6 源地址真实性验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IPv6 组播技术基础 | 第16-30页 |
·组播基础理论 | 第16-18页 |
·组播概念 | 第16页 |
·组播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IPv6 组播编址体系 | 第17-18页 |
·组播模型 | 第18-20页 |
·ASM 模型 | 第18-19页 |
·SSM 模型 | 第19-20页 |
·SSM 模型与 ASM 模型的比较 | 第20页 |
·IPv6 组播侦听者发现协议 MLD | 第20-24页 |
·MLD 技术介绍 | 第20-21页 |
·MLDv2 工作原理 | 第21-24页 |
·SSM 模型在组播路由中的实现 | 第24-27页 |
·IPv6 PIM SSM 简介 | 第24-25页 |
·SSM 模型与 MLDv2 和 PIM SSM 的协同工作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第3章 组播地址的动态配置和真实性验证技术基础 | 第30-42页 |
·SSM 组播地址体系 | 第30-31页 |
·SSM 组播地址 | 第30-31页 |
·SSM 的组播地址冲突分析 | 第31页 |
·IPv6 单播地址自动配置过程 | 第31-32页 |
·基于 DHCPv6 的 IPv6 单播地址分配 | 第32-37页 |
·DHCPv6 概述 | 第32-33页 |
·DHCPv6 地址/前缀分配过程 | 第33-35页 |
·DHCPv6 地址/前缀租约更新过程 | 第35-37页 |
·组播地址真实性验证体系(SSVA)技术基础 | 第37-41页 |
·SSVA 机制术语解释 | 第37-38页 |
·SSVA 绑定锚标记的属性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一种基于 SSM 的组播地址动态配置方案 | 第42-50页 |
·组播模型部署面临的问题 | 第42-43页 |
·HBMAA 实施环境 | 第43页 |
·HBMAA 动态组播地址分配思想 | 第43-49页 |
·HBMAA 动态组播地址分配过程 | 第43-46页 |
·HBMAA 组播地址生存期更新过程 | 第46-48页 |
·HBMAA 组播地址生成算法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基于 HBMAA 的组播服务真实性验证机制(SSVA) | 第50-68页 |
·SSVA 技术简介 | 第50页 |
·SSVA 应用场景 | 第50-52页 |
·SSVA 架构分析 | 第52页 |
·SSVA 数据层面 | 第52-54页 |
·绑定状态表 BST(Banding State Table) | 第52-53页 |
·过滤表 FT(Filter Table) | 第53-54页 |
·链路层地址到绑定锚标记的映射表 | 第54页 |
·SSVA 控制层面 | 第54-63页 |
·绑定关系组 | 第54-55页 |
·事件机制 | 第55-56页 |
·消息监听过程 | 第56-59页 |
·消息监听状态机 | 第59-61页 |
·过滤细则 | 第61页 |
·信息恢复 | 第61-62页 |
·意外事件的处理建议 | 第62-63页 |
·SSVA 安全考虑 | 第63-65页 |
·对 EVE_DHCP_REPLY_NULL 事件触发绑定关系组的安全考虑 | 第63-64页 |
·绑定关系组的数量限制 | 第64页 |
·链路层动态路由引发的风险 | 第64页 |
·相同组播地址的重复绑定 | 第64-65页 |
·绑定恢复机制的安全问题 | 第65页 |
·其他危险 | 第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