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苯丙氨酸衍生物的手性拆分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药物手性控制的重要性第12页
   ·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对映体控制第12-13页
   ·手性固定相法第13-18页
     ·冠醚固定相第13-15页
       ·拆分机理第13-14页
       ·应用第14-15页
     ·多糖类固定相第15-18页
       ·拆分机理第15-16页
       ·应用第16-18页
   ·手性流动相法第18-22页
     ·拆分机理第19-21页
     ·应用第21-22页
   ·方法验证第22-23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六种苯环取代的苯丙氨酸的对映体分离研究第25-64页
   ·引言第25-26页
   ·配基交换型手性流动相法第26-48页
     ·实验部分第26-27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6页
       ·样品和流动相的制备第26页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26-27页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40页
       ·不同的铜盐对分离的影响第27-28页
       ·流动相配体氨基酸对分离的影响第28-30页
       ·流动相中铜盐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30-31页
       ·流动相中配体氨基酸的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31-32页
       ·流动相中有机相的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第32-34页
       ·流动相 pH 对分离的影响第34-35页
       ·柱温对分离的影响第35-38页
       ·流速对分离的影响第38-39页
       ·最佳拆分条件及其色谱拆分图第39-40页
     ·方法验证第40-46页
       ·系统适用性试验考察第40-41页
       ·灵敏度试验第41-43页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43页
       ·准确度试验第43-45页
       ·精密度试验第45页
       ·耐用性试验第45-46页
       ·稳定性试验第46页
     ·小结第46-48页
   ·冠醚手性固定相法第48-64页
     ·实验部分第49-50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9页
       ·样品与流动相的制备第49页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49页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49-50页
     ·结果与讨论第50-58页
       ·流动相 pH 值对拆分的影响第50-51页
       ·甲醇含量对拆分的影响第51-53页
       ·柱温对拆分的影响第53-55页
       ·流速对拆分的影响第55-56页
       ·最佳拆分条件及色谱拆分图第56-58页
     ·方法验证第58-62页
       ·系统适用性试验考察第58页
       ·灵敏度试验第58-59页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59-60页
       ·准确度试验第60-61页
       ·精密度试验第61页
       ·耐用性试验第61页
       ·稳定性试验第61-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五种保护后的苯丙氨酸的对映体分离研究第64-79页
   ·引言第64页
     ·实验部分第64-65页
     ·仪器和试剂第64页
     ·样品和流动相的制备第64-65页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65页
     ·色谱条件的优化第65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5-73页
     ·流动相极性添加剂的种类对分离的影响第65-66页
     ·流动相中异丙醇浓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第66-67页
     ·流动相酸性添加剂对拆分的影响第67-69页
     ·流速对拆分的影响第69-70页
     ·柱温对拆分的影响第70-72页
     ·最佳拆分条件及其色谱图第72-73页
   ·方法验证第73-77页
     ·系统适用性试验考察第73-74页
     ·灵敏度试验第74-75页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75-76页
     ·准确度试验第76页
     ·精密度试验第76页
     ·耐用性试验第76-77页
     ·稳定性试验第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铜绿假单胞菌在巨噬细胞内应激反应后的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
下一篇:NASICON结构固态电解质Na3Zr2Si2PO12的制备与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