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1 绪论 | 第16-31页 |
·引言 | 第16页 |
·光受体及光信号转导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光敏色素受体及其介导的红光、远红光信号转导 | 第17-18页 |
·隐花色素受体及其介导的蓝光/UV-A信号转导 | 第18-19页 |
·趋光素受体及其介导的蓝光信号转导 | 第19-20页 |
·Zeitlupe类受体及其介导的蓝光信号转导 | 第20-21页 |
·UV-B受体及其介导的UV-B光信号转导 | 第21-22页 |
·植物花青素合成及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结构基因 | 第23-24页 |
·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调节基因 | 第24-26页 |
·基于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转录组学分析 | 第26-29页 |
·传统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第27页 |
·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转录组学测序技术(RNA-Seq)研究进展 | 第2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津田芜菁花青素合成特性分析 | 第31-37页 |
·引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光源 | 第31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津田芜菁幼苗的花青素合成特性分析 | 第33-34页 |
·短波长光照诱导津田芜菁膨大的肉质根表皮花青素合成分析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津田芜菁CHS家族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37-59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7页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试验光源 | 第37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37-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7页 |
·津田芜菁BrCHS家族基因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47页 |
·津田芜菁BrCHS5和BrCHS6基因全长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7-51页 |
·津田芜菁BrCHS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53页 |
·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津田芜菁幼苗下胚轴不同部位BrCHS家族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53-54页 |
·不同时长的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津田芜菁幼苗下胚轴不同部位BrCHS5和BrDFR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54-55页 |
·不同强度UV-A诱导津田芜菁幼苗下胚轴不同部位BrCHS5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成熟津田肉质根表皮BrCHS和BrDFR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津田芜菁花青素合成相关调节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59-77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试验材料 | 第60页 |
·试验光源 | 第60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60页 |
·试验方法 | 第60-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75页 |
·津田芜菁R2R3类MYB基因的全长克隆 | 第61-71页 |
·津田芜菁R2R3类MYB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1-73页 |
·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津田芜菁幼苗下胚轴不同部位色素合成相关调节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73-75页 |
·不同短波长光质诱导成熟津田芜菁肉质根表皮色素合成相关调节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 第75页 |
·讨论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津田芜菁BrPAP1和BrTT8蛋白与BrCHS启动子区Unit1元件相互作用分析 | 第77-85页 |
·引言 | 第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试验材料 | 第77-78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78页 |
·试验方法 | 第78-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83页 |
·津田芜菁BrCHS4、BrCHS5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 | 第80-81页 |
·津田芜菁BrCHS1,4,5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1-83页 |
·酵母单杂交验证津田芜菁BrPAP1和BrTT8蛋白与BrCHS启动子区Unit1元件相互作用分析 | 第83页 |
·讨论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基于RNA-Seq技术的津田芜菁不同光环境下转录组学分析 | 第85-105页 |
·引言 | 第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91页 |
·试验材料 | 第85页 |
·试验光源 | 第85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85-86页 |
·试验方法 | 第86-9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1-102页 |
·总RNA质检分析 | 第91-92页 |
·文库构建及质检分析 | 第92-93页 |
·测序及质控分析 | 第93-94页 |
·测序结果统计分析 | 第94-95页 |
·测序数据预处理 | 第95页 |
·基于de Bruijn graphs法的De novo组装及下游分析 | 第95-102页 |
·讨论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结论 | 第105-10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4页 |
附录 | 第124-1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