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及支撑体系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评述 | 第13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2 基础理论 | 第17-21页 |
| ·碳汇理论 | 第17-18页 |
| ·碳汇理论提出的背景 | 第17页 |
| ·农业碳循环运行机制分析 | 第17-18页 |
| ·碳汇价值分析 | 第18页 |
| ·低碳农业理论 | 第18-20页 |
| ·低碳农业的内涵 | 第18-19页 |
| ·低碳农业与相关概念辨识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国内外低碳农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 第21-27页 |
| ·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经验 | 第21-23页 |
| ·美国低碳农业的发展经验 | 第21-22页 |
| ·澳大利亚低碳农业的发展经验 | 第22页 |
| ·日本绿色农业的发展经验 | 第22-23页 |
| ·国内低碳农业发展经验 | 第23-25页 |
| ·江苏省低碳农业的发展经验 | 第23-24页 |
| ·四川省低碳农业的发展经验 | 第24-25页 |
| ·国内外低碳农业发展经验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4 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44页 |
| ·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 第27-34页 |
| ·低碳农业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 第27页 |
| ·绿色种植业发展平稳 | 第27-28页 |
| ·绿色食品产业逐步扩大 | 第28-31页 |
| ·低碳农业生态园项目逐步开展 | 第31-33页 |
| ·低碳农业技术不断发展 | 第33-34页 |
| ·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 ·农业碳排放呈增多趋势 | 第34-38页 |
| ·农村面源污染严重 | 第38页 |
| ·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低 | 第38-39页 |
| ·节约型农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 第39-40页 |
| ·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0-43页 |
| ·农业技术人员少 | 第40-42页 |
| ·农民素质不高 | 第42页 |
| ·农业以传统生产为主,投资少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5 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分析 | 第44-56页 |
| ·农业碳减排模式运行机制 | 第44-45页 |
| ·农业碳循环模式运行机制 | 第45-48页 |
| ·循环农业 | 第45-47页 |
| ·生态农业 | 第47-48页 |
| ·模式评价 | 第48-53页 |
| ·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的完善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6 黑龙江省低碳农业支撑体系构建 | 第56-63页 |
| ·构建原则 | 第56页 |
| ·低碳农业法律支撑体系 | 第56-58页 |
| ·制定和完善低碳农业法律体系 | 第57-58页 |
| ·加强执法力度 | 第58页 |
| ·低碳农业经济支撑体系 | 第58-60页 |
| ·制定黑龙江省低碳农业发展规划 | 第58页 |
| ·农业资金政策 | 第58-59页 |
| ·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 第59页 |
| ·形成有利于低碳农业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 | 第59页 |
| ·建立农业碳汇交易市场 | 第59-60页 |
| ·低碳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 第60-62页 |
|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 第60-61页 |
|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 第61页 |
| ·加强农业人力资源的培训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